本版导读
在通向设计师的道路上
——记宝鸡市第二鞋厂共产党员卢凤英
“我……没啥说的。”
她红了脸,低下头,手里玩弄着橡皮筋。都是孩子的妈妈了,却仍然像个少女。
保管员打开布鞋陈列窒。三间大房里,一字摆着两个玻璃橱,单的,棉的,男式的,女式的,高跟的,坡跟的,浅口的,松紧的各式鞋样,琳琅满目,共七十多个品种。
“这些都是小卢设计的。”保管员热情地介绍:“那《白云牌》出口注塑童鞋,荣获宝鸡市科技成果三等奖;五号平绒双系带鞋,获全市新产品设计优秀奖
听到这里,我不由得上下打量着这位女设计师,内心里涌出由衷的敬意。
她叫卢凤英,一九七七年来到宝鸡市第二鞋厂制帮车间当徒工。因设计师要调走,小卢跟着她干了两个半月杂活,就担起了全厂布鞋设计重担。那时,她才十九岁。
一九八〇年,厂里生产很不景气。为了寻找生产门路,当年四月,厂里接受了一批布鞋出口任务,要求在秋季广交会前拿出样品。时间紧,任务急,小卢设计了一次又一次,都因脱帮而失败了。风言冷语劈头盖脑而来,急得她直哭。哭后,擦干眼泪继续干。在觉支部的支持下,小卢到一家鞋厂请教,每次都是高兴而去,扫兴而归,因为人家不肯讲。直到第四次,可能由于姑娘的诚意感动了这位外厂师傅,她终于给小卢透露了秘密,顿时,激动的泪水模糊了小卢的眼睛。那年的广交会上,小卢设计的帆布两眼鞋,受到外商的好评,给厂里赚回了一笔外汇。
在那“交白卷”的年代,小卢度过了中学生活。为了填补知识空白,她刻苦读书,经常利用上下班出入鞋店和百货门市部,留心行人的脚型,记在心里,回来画成各式各样的鞋样。一次,她到西安出差,见一位女同志穿一双皮鞋,式样新颖,十分好看。小卢跟踪了一阵,记下样子。回厂后,根据“样子”重新设计,产品投放市场后,十分畅销。
去年四月,轻工部四鞋研究所,在武汉举办一期鞋样设计理论学习班。作为年轻的母亲,小卢不忍心丢下六个月的孩子,但为使鞋厂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她更不愿失去这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次学习,使她在技术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现在,小卢是厂技术科长。今年四月十五日,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卢风英在通往设计师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