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5年08月20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学费”与“牛肉干” 公主 图片新闻 飞来楼记 图片新闻 神奇的崛起 我是油漆工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飞来楼记

甘泉 缑稳贤

我们学校东北角,与学校一墙之隔,有新建小楼一座。小楼与楼前一块空地自成院落,有小门和学校相通。小楼里住着我们学校的十九位教师,其中十五位是教学骨干,两位是刚结婚的小青年,还有两位学校领导。

小楼两层,二层的阳台兼着走廊,楼顶作薄壳状,粗看与陕北目下时兴的楼房别无二致,细瞧就会发现它特有的韵味。

首先是色彩。楼体一色苹果绿沙石砌面,栏杆,楼梯扶手、门框、窗棂都是浅绿色。家家门前、窗台养的花木也多是四季豆、天竺葵、仙人掌、玻璃翠、文竹等常绿植物,也有红艳艳的花儿点缀其间,但大局依然是绿肥红瘦。远望满目葱笼,进楼如进青纱帐。尤其别致的是,楼前那块空地,不植花草,不种菜蔬,却栽着几十株桃树,株株枝繁叶密,临风弄影,更是绿得可爱,翠得喜人。这一片桃林是学生们为祝贺十九位教师乔迁之喜栽植的。或谓这是取“桃李满天下,教师最光荣”之义,或谓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

其次是音响,晨曦未露,人们还在梦乡,这座小楼的窗户便次第亮了。此时只有书声琅琅,脚步匆匆,别无杂音。八点或八点半,教师们上课去了,于是楼上楼下,剁馅切菜之声相闻;左邻右舍,铲勺碰击之声互答,那是妻子们正在演奏锅碗瓢盆交响曲。晚上,小楼一片寂静,能听见日光灯的滋滋声,钢笔尖的沙沙声。有学生交作业来,那脚步也是轻轻的。有的电视机开着,音量却控制到不能再小。最热闹的时候是下午饭前后,小楼上下几十个窗口都有声音飞出:苏小明的歌声与任哲中的秦腔竞争,打扑克的吼声和对弈的叫声比赛……

小楼无号,因为全校只有这一座。但却有名:飞来楼。这名目原是唐老师的一句戏语,如今已约定俗成,大家都这样叫了。

当初,这座楼本是县上某机关违犯财经纪律,花大价钱特请西安某专家设计,延安某建筑公司施工,给他们自己修的家属楼。除三个单间外,都是两室一厅外加一灶房。外表平平,室内却十分考究,论规格,在全县首屈一指。县委发现后,责令该机关领导写出检查,小楼暂由城建局管护。要分给谁家呢?小城朝野议论纷纷。“也许分给招待所吧?”“肯定要留给县委作办公楼了。”谁料事过不久,县委却决定交给县中,并指名道姓,要学校的十多名骨干教师搬进去。这件爆炸性新闻曾在山区小县轰动一时,至今还有个别人溃愤不平:“县长住的地方也没有这么阔气i!”

对于我们学校来说,这不是空里飞来的一座楼吗?当初唐老师虽然信口开河,但也不无几分道理。可如今人们都叫顺了口,他却每每否认:“不,不是飞来的,是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来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