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八年伟烈千秋为民
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于一九三一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东北后,为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实现其霸占世界的野心,又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策划“芦沟桥事件”,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七七事变”后,我党立即发布了《八一宣言》和《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此后,又在陕北洛川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心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愿意和一切党派、军队捐弃前嫌,团结对外,努力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奋斗。国民党政府接受了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主张,同年九月,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红军和南方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挺进华北、华中抗日前线抗击日军。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一年底,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幅员辽阔的土地上摆开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互相支援与日本侵略军激烈交锋,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
一九三七年九月,八路军首战日军于平型关,一一五师雨夜设伏,白昼激战,全歼敌坂垣师团所属三千余人。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胜利的信心。
一九三八年三月,国民党军队四十万人在李宗仁将军指挥下,在鲁西南会战中(即台儿庄战役)一举围歼日精锐部队万余人,取得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第二次重大胜利。
一九四〇年八月到十二月,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一百零五个团,组织了空前规模的攻击战,在二千五百公里的战线上同时进攻。经过大小战斗八百八十余次,毙伤日伪军一万三千余人,俘虏日伪军一千四百佘人,再次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在这些中外闻名、重大而又辉煌的战役之外,敌后战场大规模的抗日游击战争也声威烈烈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如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水上、铁道游击战等,战法多变,机动灵活,有效地牵制了敌人,使敌陷于全民皆兵的汪洋大海之中。
战争初期,日军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随着战局的发展,其对国民党的政策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把主要兵力放在敌后战场,加紧“扫荡”、“蚕食”“清乡”敌后战场御敌六分之五,平均每日大小战斗二十七次,经历了极其艰难的斗争和最严峻的考验。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二年是世界法西斯势力最猖獗之时,也是中国抗战极端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抗日军民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解放区的政权建设,开展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胜利粉碎了日伪军的进攻,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思想和物质基础。
一九四四年,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以挽救太平洋战争的颓势,对国民党战场发动了进攻。我华北、华中、华南各解放区乘机进行局部反攻,取得了重大胜利,挽救了国民党战场上的情势。
一九四五年二月,希特勒德国战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我党召开了“七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和建设新中国的正确方针,指出了抗战的全面胜利即将到来。一九四五年七月,中、英、美三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八月上旬,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了原子弹。八月八日,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歼灭了日本关东军。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发表停战诏书,九月三日,签署了投降书。九月九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签署了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八年抗战,中国人民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赢得了巨大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抗击了在华大部日军和几乎全部的伪军,对敌作战十二万五千余次,消灭日军五十二万多人、伪军一百一十余万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