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石与绘画
王承颜
我国古代的绘画艺术中,有一种设色的国画,画面上的青山绿水,鲜艳明净,煌煌而生辉,且历经数百年依然如新。古代劳动人民还把这种颜色用于古老建筑装饰中,那迂回曲折的长廊彩画,那布设精巧的雕梁画栋,至今依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这是一些矿物颜封,其中有一种绿色颜料称为“石绿”的,学名就叫“孔雀石”。
据传:古之暴吏,以帽顶插孔雀翎为有神,乃屡命家丁赴深山捕孔雀。一日,见二孔雀立岩畔,举箭而射,孔雀跌落谷涧,羽毛纷飞,附满断崖峭壁,如碧绿油彩涂石上,形似一幅巨型壁画,后来人便把这里的岩石称为“乳雀石”。其实,是因为这种石头绿如孔雀的色屏而得名的。
孔雀石,是一种含水的碳酸盐(CU2C0.3.OHzr是含铜类原生矿物(如、黄铜矿等)、经氧化而形成的表生矿物(亦称“次生矿物”)。结晶形似针状或放射状,常见者多呈葡萄状或钟乳状集合体。磨光后,具有绚丽的同心层状的翠绿色花纹,闪着玻璃似的光泽。比重3.9——4.0,硬度为3.4——4,含铜54.7%。它与另一种含铜的表生矿物——蓝铜矿(亦名“石青”,是一种蓝色颜料),亲如姊妹,常常相伴出现。它们都是寻找原生铜矿的重要标志。
孔雀石熔点低、易冶炼,是我国古代最早炼铜的矿物。它除用于我国独特风格的国画外,较大块体还可用来雕刻各种名贵的美术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