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推进城乡一体化
宝鸡市狠抓“两下、两进、一建设”开创出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新路子
本报讯 近几年来,宝鸡市努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狠抓“两下、两进、一建设”(工业下乡、科技下乡;农副产品进城,农民劳务和资金进城;加强小城镇建设),开创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新路子,向城乡一体化的宏伟目标推进。目前,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协作网络正在这里初步形成,新增的五百三十个协作项目,每年可新增产值三亿九千万元。
宝鸡市虽然工业基础雄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三分之二,但所辖的十二个县、区,山地较多,交通不便,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生产力低。长期以来,这里处于城乡分割、条块分割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城乡结合和生产的发展。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宝鸡市委、市政府学习中央关于改革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不断清除不符合现代化建设实际的陈旧观念,树立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新思想,对不同隶属企业一视同仁、依靠科学技术求进步,遵循等价交换、互利互惠原则发展横向经济联合,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推进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新路子。
他们的具体做法是:一、工业下乡,发挥境内部、省属企业多,实力雄厚,设备精良的优势,积极支持其与地方工业、乡镇企业发展联合。截止一九八五年底已有三十五个大企业同近百个地方企业达成协作项目一百五十九个。有的以名牌优质产品为“龙头”,在城、乡企业之间组织专业化协作生产;有的以开发新产品为目的,大厂出技术设备和原材料,县、区、乡镇出场地和劳力联合办厂或进行协作。二、科技下乡。其中包括向农村输送人才,组织科技服务队下乡,帮助乡镇举办技术、管理培训班。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乡镇企业之间“搭桥”,推进科研和生产结合。一九八四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邀请了十三所院校的二百一十多名代表来宝鸡考察,同五十七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签订合同、协议三百八十九项。三、农副产品进城。四、农民劳务和资金进城,五、加强小城镇建设。目前,有二十四万农村劳动力进城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现在初具规模的小城镇已建立四十三个。
抓住了“发展经济横向联合,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个“牛鼻子”,不仅为宝鸡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道路,而且已收到了初步的效果。一九八五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三十五亿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八点七,比一九八〇年增长百分之八十一。其中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五点三,比一九八〇年增长百分之九十六点三。 (本报记者 韩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