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的来历
“清真”二字可见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这里的“清真”是对诗歌创作而言,指的是自然质朴纯洁,摒弃雕琢。
明未清初,中国伊斯兰教学者用汉文介绍伊斯兰教时沿用了“清真”二字。王岱舆著的《清真大学》、马文炳译著的《清真指南》等等,都以“清净无杂”、“至清至真”和“真主原有独尊,谓之清真”等语解释伊斯兰教及其所崇奉的真主。于是“清真”二字就成了伊斯兰教的专用名词,称伊斯兰教为“清真教”,称其寺院为“清真寺”,称其赞主赞圣的颂辞为“清真言”,尤因“清真教”与禁猪的少数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样“清真”二字就传扬开来。“清真”二字成了禁猪民族的共同标志。
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中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保安、东乡、乌孜别克、塔塔尔、塔吉克、柯尔克孜等十个兄弟民族有禁猪习惯。究其根源是来自伊斯兰教禁食猪肉条律,由于长期沿袭的结果早已形成了民族习惯。
(光中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