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妻与调婿
西平
打伤自己的妻予,与给女婿调动工作,似乎是相互矛盾,不能成立的事情。但是,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的怪,有时候,这看似矛盾的事情竟能成立。据记载,古代王翱有个女儿,嫁给了京城附近地区的某官员为妻,王夫人甚为爱女,常要接女儿回娘家。每逢此时,女婿总坚持不让回家。他怨恨地对王翱的女儿说:“你父亲主管官吏的任免、考核与选拔,假如把我调到京都任职,那你就能早晚陪侍母亲了,况且你父亲调动我就象摇落树叶那样容易,你父亲为什么硬是不给帮忙呢?”王翱的女儿托人带话给母亲。一天晚上,王夫人摆上酒莱,跪着把这事告诉了王翱。王翱听后十分生气,拿起餐桌上的器具砸伤了夫人,然后出门到朝房住宿去了。十天后他才回家,女婿始终没能调进京城。
看来,我们的前人在反对以权谋私上给我们带了个好头。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往往是这样:欲有所得,必有所失。王翱的经历已证明了这一点,他要么是利用职权,大开后门,为女婿调动工作;要么是大公无私,不让妻子说情,按原则办事,不给女婿开后门调工作。王翱的行动证明了他选择了后者。这样,他虽落得女婿的怨恨,女儿,妻子的不满,但却能公私分明,不渎职,被后人称颂。其实,我们今天的很多有职有权的领导干部,都能正确地使手中的权力,按原则办事,不搞走后门、以权谋私的不正之风,这比古人犹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也应看到,现实生活中也确有一些手中有一定权力的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为个人和亲属谋取私利的资本,他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千方百计地利用职权为自己和子女亲属谋取私利,调工作、找房子、出国留洋……凡是他们手能伸到的地方,无不留下他们以权谋私的痕迹。对此,必须按组织原则,大刀阔斧的尽快处理,以免贻误党的事业。
王翱在夫人要求他利用职权,为女婿调动工作时,怒砸夫人,拒不给女婿调动工作。看来,反对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歪风,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做为当权者个人,可能要冒砸伤夫人,全家怨恨,去住“朝房”的风险;做为组织,则应坚持原则,坚决追查,不怕得罪人、处分人。非此便谈不上纠正利用职权谋私的歪风,更谈不上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