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是如何解决车流拥塞问题的
李祥荣
苏联首都莫斯科有八百六十万人口,每天还有一百多万来自郊区和外地的旅客。这些人要上下班、办事、游览、买东西,使市内的客运量平均每天达到二千七百万人次。然而,莫斯科的市内交通相当方便,车流畅通,极少发生车祸和交通阻塞现象。莫斯科在城市交通建设及其管理方面,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
市改府为使交通流畅,优先解决道路问题。莫斯科市区南北长约四十二公里,东西宽约三十五公里,呈椭圆形。市内有十三条主干公路从市中心呈辐射状伸向周围的十三座城市,并由五条环形路相贯通。这些主干公路和环形路上下行都各有二至四条行车线,越到市中心交通繁忙地段,路越宽,行车线越多。经过多年整治,全市已形成宽窄合理、疏密有致、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莫斯科市内交叉路口基本上实现立体化,现有立交桥近百座,大部分是梅花式的双层桥,结构简单,行车方便。市内见不到天桥式人行横道,车辆往來频繁的大路广设地下人行横道,全市共有二百七十多条。由于隔二、三百米就有一处地下人行横道,连急性子的人也犯不着违章穿越马路,从而使司机无旁顶之忧,车速大为提高。那些狭窄而基本上平行的老街道,如今都已配对变成单行道。新修的主干公路中间大多辟有绿化隔离带,逆行车不会相遇,便于加速车流。
由于客运量大,莫斯科动用了地铁、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单位公车、出租汽车、内河轮船等交通工具,通过多种渠道来解决繁重的客运任务。在莫斯科,自行车作为体育用品,几乎是不上街的。轻型摩托车虽然价格不高,但使用者不多。这是因为公共交通发达、票价低廉。公共汽车、电车和地铁不论乘多少站,票价一律五戈比,地铁月票仅三卢布。而使用私人汽车,每个月耗费的汽油至少得花二十卢布。发达而廉价的公共交通有效地限制了私人汽车拥上街头。
莫斯科街上的交通标志和分道线都很清楚,全市有八百多个红绿灯指挥的路口。对于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轻则教育,重则罚款或在驾驶执照上打洞,一年打四个洞就吊销执照。司机因自己的过错损坏了汽车或撞坏别人的车,一切费用均由本人负担。由于市政府重视交通建设,严格交通规则,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市内车流拥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