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6年08月22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祝君一路平安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祝君一路平安

——记西安铁路分局西安车辆段检车乘务组

耿霞

行车坐船三分险。

一条用血凝成的经验。

国内国外,发生过多少次车覆人亡的恶性事故,实难一一详细统计,尤其是铁路,一趟车旅客便是上千,稍有不测,后果就很严重。“铁路这碗饭不是好吃的哟。检车员这活儿也不是好干的,出了事儿哭都来不及。”车辆段的人们说。

正因为不是好干的,所以才重要。

满载旅客的列车,没有检车员,不能正点发车——谁知道这辆车有没有毛病?

一个小小车门螺丝松动,不及时修理,旅客会掉车——从飞弛的火车上掉下去,十个有九个得去阎王爷那儿无足轻重的老鼠,咬断电线,酿成火灾——跑着的火车直窜火苗儿,那是一种什么场面?

钢铁也有劳损的时候,车轮发生裂纹——不及时发现甩车,火车說不准在那儿就会翻个底儿朝天。

过弯道,车轮与铁轨的接触面仅有五毫米——一个非菜叶儿宽。难怪人们在送行的时候都得说“一路平安”呢!

车停了,下来二、三、个乎拿小铁榔头,钻在车底下敲敲打打的人。我要向读者介绍的,就是这些敲敲打打的普通的检测员。

一位乘务指导说:“没人写过我们,因为我们不起眼。”

“怎么没人写?”京线乘务组长说:“电影《铁道卫士》里写了,可惜是个特务。”

是的,很少有人了解他们。旅客坐车,把安全到家的希望寄托在身边的服务员身上,列车长是旅客的主心骨,谁能想到他们呢!

检车作业时间性强,要在规定的停车点内,准确、无误检查完每一个部位,发现故障要在几分钟内排除,那情景真象一场紧张的百米赛。

到站某点某分,停车某点某分,全车长三、四百米,车上车下成千上万个零部件,他们要协同动作,默契配合,顺利地检查完毕,使列车正点出发。一站又是一站……

“行车万里,安全第一”。西安至北京35次京二组的的乘务房间里,墙上挂着安全生产一览牌,三千三百八十五天无行车事故,安全运行二百八十八万八千七百四十公里,四本台帐整齐记载着列车运行中的情况,寒来暑往,日复一日。西安至成都的“四四二次”列车满载着旅客疾驶飞奔,当车运行到马嵬坡至兴平区间的一处平交道口,一辆手扶拖拉机急于抢道通过,与机车发生猛烈相撞,机车排障器撞坏,拖拉机车毁人伤,道口一片混乱,造成四四二次列车晚点不能运行。担当这次列车的检车乘务员刘学瑞、刘连仲、程保柱三位同志立即赶到现场,检查车辆是否正常,一切放心后又协助运转车长采取紧急措施,进行防护,他们三人和全车乘务员在二十九分钟内顺利地排除了障碍。列车安全运行了,大家这才算松了一口气。事后,机车司机感动地拉住他们的手连声道谢,他们却说,只要列车安全,少晚点,我们再苦再累心里是甜的。

有一回,“二八零”次列车因行人挡道,司机被迫紧急刹车。在车继续向前运行时,一位服务员发现两节列车连接处距离比平日加宽了,他马上告诉了检车乘务员卢大成。情况危急,凭多年的走车经验,他果断地拉动了列车紧急制动阀……避免了一场意外事故。 

检车员杜金虎,二十五年来,大部分时间是在西安至北京这条线上度过的,他所在的包乘组,连续十年被评为红旗列车。现在,他还默默无闻地继续自己的使命,苦活累活抢着干。一次,51023号车箱上部溢水管断裂,水不住地往下流,他打开顶板,抢先爬了上去,正值烈日炎炎的盛夏,车内气温高达四十多度,钻在上边干活,又脏又闷,工具施展不开,他借着微弱的手电筒光柱,硬是用扁铲一点点将残断在管节里的管子剔了出来,保证了旅客用水。

春运其间,客流紧张,车箱里坐满了等着回家过年的旅客,有些干脆就坐在车箱过道里,在这时候,检车乘务员必须加强流动检查,车厢照明、听风管、摸轴温,要管的事太多了……一次,有位列车员发现自己的乘务房间有股怪味,就向车电乘务员反映,原来是闸刀保险座接线松动,引起发热,他很快采取了措施,防止了一起火灾事故的发生。

俄国作家果戈里说过:“如果有一天,我能为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他们是缄默、谨慎、埋头务实的一群,平时不喜欢抛头露面,尤其不好发表滔滔见解,他们有充分的理由,“我们车辆段,主要保证行车安全,平安出车,平安回家。”而正是这样的一群,在行车安全运行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普通的小榔头,就其经济价值来说,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同人的生命联系在一起,就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叮、叮,小锤检点声象一曲和谐的乐章,奏出了检车乘务员的心声:一路平安,一路平安……

检车员 董大新摄

朝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