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的是坚实的路
——记《长岭漫画》的带头人赵炜
本报记者 林积令
八三年三月的一天,一个憨厚的小伙子抱着一大捆漫画来到我们编辑部,用很重的西府口音自我介绍道:“我叫赵炜,是宝鸡长岭机器厂的美工。我把厂里展览的漫画全拿来了,请给指点指点。”我仔细看过画后对他说了些鼓励的话,但对他能否在漫画上干出点名堂并没抱多大希望。短短几年过去了,《长岭漫画》展翅飞翔,引起社会各方瞩目,作品多次在省市及全国获奖。使我对这位在太白山长大的、淳朴勤恳的小伙,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只要认定的事就得拚命去干。”八三年初长岭厂的漫画展览,引起了厂里职工对这一辛辣而幽默的艺术的浓厚兴趣。于是,赵炜趁热打铁,积极活动,组织起了我省第一个职工漫画组,并且自己编印了全国第一份厂办漫画报——《长岭漫画》。为了求得指导,提高水平,他穿梭般地奔波在宝鸡——西安、北京之间,先后请来了英韬、李滨声、何书、王复羊、徐进、叶春旸等全国著名漫画家及省内漫画家十余人到厂里给漫画组成员辅导讲课。平时还为大家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和创作学习班,去年一次学习班竞办了四个多月。他的工作室和他的家成了漫画组成员经常活动的场所,大家有了点子,随时找他来商量,初稿成形后,他又收集起来带到西安,征求行家的意见,然后又回厂组织大家改画,组员们说:我们的每一幅画都渗透着赵师傅的心血。今年三月,为迎接《工人日报》漫画作者座谈会在长岭厂召开,赵炜夜以继日地带领大伙干了十几天,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但他却眼肿了,人瘦了,会议结束那天,幼时遗留下的头疼病犯了,他对我说:“等把代表们送走以后,我要美美睡它一个星期。”但是待客走完,他又急忙投入了新的工作。
“创作与工作结合,路子才能越走越宽。”漫画组要为生产服务,决不与生产争时间,这是赵炜的信条,也是漫画组活动能得到领导和群众支持的关键。新厂长上任时提出长岭厂四年奋斗目标,赵炜便及时组织创作并出版了题为“锐意改革,振兴长岭”的《长岭漫画》专刊,用生动的漫画形式歌颂了新厂长的雄心壮志。为了配合普法教育,他又动员组员创作了近百幅法制漫画,及时在厂内展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漫画组坚持每周五晚上活动,组里有长计划、短安排,既有纪律要求,也有细微的思想工作。有的组员知难而退了,赵炜就三番五次地登门谈心鼓励;有的新人跃跃欲试了,他又及时伸出热情的手。他的辛苦有时不被人理解,招来了个别人的流言蜚语,但他进耳不进心,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由于他和组员们的努力,三年多时间,全组共刨作漫画六百余幅,有二百多幅被全国各地报刊选用。《长岭漫画》报已出刊十九期,刊登了三百多幅作品。《长岭漫画》被上级誉为该厂工会的“拳头产品”。
“创作的时间是硬挤出来的。”赵炜是这个四千多人厂子的唯一美工,担子很重,工作特忙,但是从来没听他喊过苦。他的体会是:越忙越有感受,越出作品。至于创作时间那只有硬挤了,早起、晚睡,牺牲假日,利用零星时间。他还养成边走路边构思的习惯,曾几次走过家门上错了楼。虽然他勤想、勤画,作品却不轻易出手。他坚持有感而发,每幅画都是反复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冷处理”后才定稿。三年多,他只发表了四十余幅漫画,而各种“获奖证书”却得了十几张,有几幅画在全国打响。以巧妙手法歌颂新企业家开创新局面的《我们厂长的关系网》,获得本报漫画竞赛一等奖后,又获得《工人日报》佳作奖;无情讽刺不正之风的《他儿子至今还逍遥法外》在本报发表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全国几十家报刊转载,群众纷纷来信赞扬。这张画参加《工人日报》漫画大赛时荣获了优秀奖,后被评为陕西省好新闻漫画一等奖,全国好新闻漫画二等奖。他本人也被美协陕西分会吸收为会员。当人们向他热诚祝贺的时候,他总是谦虚地说;如果没有领导和群众支持,没有老师指导,我赵炜是一事无成的。
为了事业,为了提高,他还在忙忙碌碌地奔波。他来了又去了。每当我送他到报社门前看着他远去的背影,不由得想:他,走的是坚实的路……
赵炜漫像 徐鹏飞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