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创办的上海大学
王澄
国民党元老、著名爱国人士,被誉为太平老人的于右任(1879——1964),名伯循,字骚心,陕西三原人,由于长髯飘拂,故有美髯翁之称。于右任诗、文、书皆有名,一手好书法,被誉为“当代草圣”,“天下第一支笔”。他在学生时代就精心研究六朝碑帖,习工楷行书,著有《右任墨鈨》。
于右任1922年8月去上海,向孙中山汇报陕西工作,提出“欲建新民国,当先建设新教育”的主张,并且急欲投身教育事业,以培养革命人材。此时,上海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佼学生驱逐了原任校长,经过筹组,确定聘请于右任。于右任应聘后建议把校名改为上海大学,上海大学遂于1922年10月23日成立。于右任聘请李大钊主持上海大学,因李大钊北方党务在身,便推荐邓中夏、瞿秋白到上海大学协助于右任办学。在于右任、邓中夏、瞿秋白、邵力子等人的努力下,上海大学成为当时国共合作时期在国内很有影响的一所大学,成为我党在上海活动的一个中心。
当时上海大学校务由邓中夏同志负责。学校设有社会科学系,由瞿秋白同志领导,由张太雷、赵世炎、师存统(复亮)等负责。全校团的工作由任弼时同志负责。在教员中许多人都是共产党员,如陈独秀、罗章龙、肖楚女、彭述之、李达、李汉俊、王复生等。瞿秋白给学生讲哲学,任弼时教俄语。该校有陕西学生三四十人,学生中有“共进社”的组织,负责人有何尚志、吉国桢、李子健、曹志仁等。关中哲等具体领导陕西同乡会的团支部工作,罗章龙还经常主持会议,任弼时同志有几次也参加会议予以指导。
当时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参加社会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到工人、市民、商贩中去宣传、贴标语,组织学生参加“五四”运动。上海大学实质上成为上海工人运动领导的核心,也是党的干部培养的场所,陕西的武思茂、王超北、关中哲等都是上海大学的学生。
上海大学不但对中国革命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陕西革命也起到先驱作用,确实是值得人们追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