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6年09月30日
第4版
04

和新中国一起成长

叶广芩

过罢充满人情味儿的中秋,迎来了富于热烈色彩的国庆。浸在节日气氛里的心,时时处于一种欢快、亢奋的状态。三十七岁,与新中国同龄,并不是谁都有这样的福气。

自孩提时代起,国庆节便与鲜花、歌声连在一起了。建国十周年,同许多十周岁的少先队员一起,我曾站在新建成的人民大会堂里,挺着胸脯,主人一样地高声朗诵:“十年,幼苗长成大树,小河变成巨流……建国十年我十岁、我和新中国一起成长……”那时,在我的心中,未来必定像怀里抱的那束菖蒲花一样,美丽、洁净、散着温馨,滴着水珠……

又过去几年,又到了国庆节。刚刚佩上团徽的我作为仪仗队的一员,拥着国旗跨过天安门广场。很幸运,我被排在紧靠天安门的第一排,在队列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关系着步伐与速度,当然,也可以最清楚地见到城楼上的毛主席。昂首、甩臂、拾腿,一步一步坚定有力,背后是海陆空三军,是首都民兵师,是体育大军,文艺大军,是千万人组成的方阵。“……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在《歌唱祖国》的旋律中,在行进的行列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与这支雄壮的队伍溶为一体,不可分割,“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那是最后一次游行。后来我真的“跨过高山,越过平原”,来到祖国的大西北。报到以后不久,正巧赶上过国庆节。单位里挑选国庆游园人选,没有我。说是去的人必须出身好,社会关系清白,本人历史清楚,为“严防阶级敌人破坏”,三条缺一不可。我的社会关系不合格,领导说:“你要好好改造呢,革命的同路人好做,主力军难当哟。”我忽然冷静了,原来那“和新中国一起成长”,那“仪仗队”统统是不算数的,闹了半天不过混了个“同路人。”真想哭。

去年八月,我去日本筑波参观万国博览会,中国馆的巨大电视正播放建国三十五周年的国庆录象。三军仪仗队的威仪征服了电视机前众多的东洋人、西洋人。“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气吞山河的口号声撞击着中国馆雕梁画栋的大厅,不少人鼓起掌来。电视中,少先队员的队伍如一条绚烂的彩虹,翻滚着由云霞中涌来。这是祖国的希望,是建设新中国的后备军。我流泪了,是民族的自豪,是对未来的希冀,是童年时的幻想,是青年时的壮志。彩虹向前延伸,铺满了整个视野,沿着宽广的长安街大道,与前面的方阵连在一起。在人的洪流中,我仿佛又找到了自己——三十七岁,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时代的宠儿。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