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秦岭电器公司的调查表明
婚事大操大办之风愈演愈烈
给青年、家长、同事、亲朋造成压力和负担,助长了陈规陋习的抬头
本报讯 据秦岭电器公司工会和纪委、团委联合调查,目前青年婚事大操大办之风有增无减,成为青年、家长和单位同志的沉重压力与负担。
互相攀比,不断“升级”。结婚讲排场也出现了一股攀比风。攀比的对象不断扩大,从青年人之间比到同胞姊妹间比,从未婚青年比到已婚青年比。这个公司一家职工有三个儿子,前两年为老大办婚事花了不少钱,旧债未清,老二的婚期又到。为了图面子,跟潮流,老两口东借西凑了四千元为老二办喜事。这可引起了大儿媳的不满,在家与公公婆婆大吵大闹了一场。老人伤心地说:“这真是花了钱财丢了人,闹得全家不安宁。”据调查,八〇年这里办婚事男方一般要两千元左右,女方一千元就算“体面”了;但现在,“行情”已提高到另方四至七千元,女方一千五到两千元。结婚的用具也不断向高档发展,什么彩电、双缸洗衣机、双卡录音机、电冰箱已屡见不鲜,金戒子、金项链、金手镯等高档装饰品也开始流行。
请客收礼,大办酒席。据调查,该公司婚礼酒席一般都不下十桌,多的达二十多桌。酒席的水平也提高到每桌八十至一百元,包酒席花费多达千元以上,邀请对象从亲戚好友扩大到单位的领导和同事。被邀请者为了应酬,也只好“慷慨解囊”。同志间送礼的金额也在不断上升,八〇年一般是一至二元,八三年提高到五至十元,今年多的达到二十至四十元。不少职工叫苦不迭:“逢年过节,我们一月的工资还不够送礼!”
陈规陋习,有所抬头。调查表明,在办婚事中家庭用品向现代化发展,但婚礼仪式上却出现了名目繁多的陈规陋习。男女双方近在咫尺,却偏要用小车接新娘,围着公司所在的七里镇转一圈。有的新娘还要男方接她时带上“离娘肉”、“梳妆钱”。有一家接新娘时未带上“梳妆钱”,新娘进门后见婆婆不答话,播下了婆媳不合的种子。有一对青年,经过三年热恋和筹备,结婚之日就因为挂门帘时少给了“红包”,双方大闹一场离了婚。
对于愈演愈烈的婚事大操大办风,绝大多数职工持反对态度,有的甚至称之为“公害”。有位老工人悲凉地说:“我有三个儿子,照此办理,从现在起不吃不喝也积不下那么多钱,看来只有把债带进棺材里去了!”一位女青年说:“我们女孩子也不愿这样办,但议论使人受不了。什么‘掉价’啦,什么‘寒酸’呀,把人说得抬不起头。”一位小伙子也直爽地说:“我们也知道结婚花这么多钱,都是父母亲辛苦一辈子攒下来的,心里也很不安,但不办又不行,一是怕人瞧不起,二是怕女方不满意‘吹’了”。
(高文蓉 杨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