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6年11月21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生活的韵律 川东小景(国画) “大信封”的小议论 朝阳 足球场上的鸽子 ‘维民所止’案 航空港 图片新闻 孔庙“富”字为何少一点? 陈宫死而有憾 待发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大信封”的小议论

溪柳

时下,“大”字在文艺界似乎颇为走红:普通月刊竞相改为大型刊物,四开小报纷纷“长”成对开大报,“匕首”般的杂文,也己有向“铡刀”发展的趋势了……甚至,爱屋及乌,连那不起眼的小信封,也受了“大”的影响,不甘“渺小”地大而化之了。

日前,我收到了一家刊物的来信,好家伙,吓我一跳,一个长约八寸、宽有半尺的牛皮信封,巍巍乎挺在我的眼前,我以为装有什么贵重物品,小心翼翼地用刀片划开了粘接处,伸手一掏,未见“内瓤”。搭眼一望,只见一绺窄窄的便笺可怜巴巴地缩在“屋”角。倒出一看,上写“请你于x月x日来编辑部商谈有关事宜”几个字。望着这一对极不匹配的“鞍马”,我百思不得一解,也许是编辑部在耍气派、抖威风、借此抬高身价吧,但终使人感到滑稽。我不由得想起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一段轶事来,据说,叶老把平日收到的信封,都一一拆开,再顺线反折粘好,留作寄信用。依叶老的地位、名望和经济,他还买不起区区几个信封吗?他的声望怕也不是由使用讲究漂亮的大信封而树起来的吧(当然,该用的地方还是要用)!相反,叶老俭朴诚笃的美德不仅更加赢得了人们的敬重,而且还给文坛增添了一段佳话。

说到此,我还得感谢编辑部呢:那日下班路经农贸市场,逢一卖赤豆者,质极佳,同行的几位都欲购买,但苦于无法拿,只好悻悻作罢,唯独我买了五斤,装入信封,喜滋滋扬长而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