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6年12月02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发掘展新姿 研究上层楼 由“秦俑热”想到“秦俑学” 沙海中的大盐湖 图片新闻 三笑石 我爱中华 登天台 山重水复铃铛响 太湖名茶“碧螺春” 榆林行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由“秦俑热”想到“秦俑学”

王兆麟

从1974年春兵马俑在骊山下的柿子林中开始问世起,十多年来“秦俑热”历久不衰。外国总统、女王、议长竞相专程来访;秦俑“大军”巡游全国,远征海外,所向披靡,旅游者誉之为“世界第八奇迹”,专家、学者目之曰“本世纪最壮观的考古新发现”。我想不出还有那个出土文物能象兵马俑那样,在全中国以至全世界产生这么大的震动和影响。

兵马俑之所以能“征服”所有人,我认为在于它的“雅俗共赏”。规模宏大、数量惊人、形态生动、制作精湛,令看热闹的“外行”大开眼界,一饱眼福,深感中国古代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无比创造力。而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又引起中外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这批雕塑群不象云岗、龙门石窟的佛教那么单纯,它可以用来研究古代的军事制度、军阵编制,秦代的兵种、兵器、爵级、服饰、甲胄,古代的艺术、制陶、马政,以及古遗址的科学发掘和文物的修复、保护……。

这十几年来,我们的秦俑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表的论文累计达五百余篇。近几年来研究领域日趋扩大,研究课题不断深入,争鸣也比较热烈。

但我总觉得,迄今对秦俑的研究,似乎有些就事论事,走一步瞧一步,颇有点小家子气,没有一个跟气势磅礴、规模巨大的秦俑本身那样的气魄宏伟的规划,振奋人心的努力目标。

正在执笔写作此文之际,忽然得悉“中国秦俑学研究会”在临潼成立的消息,其宗旨就是“为建立‘秦俑学’这一新兴学科而努力”。自己虽然是一个秦俑学术之宫的门外汉,但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秦俑宣传报道的记者,也不禁雀跃。衷心祝愿我国的秦俑研究以此为转折,跨入一个新阶段,把这个“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研究得更好,无愧于我们创业的祖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