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十二万封书信加深理解倾注情谊
我省十万大学生和前线战士开展共育新人、共建四化活动
本报云南老山前线专电(记者范国俊) 我省四十三所高等院校和云南前线某部十四个单位开展的“共育四有新人,共建四化大业”活动,使近十万名大学生和数万名战士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从去年底以来,我省大专院校和这个部队的领导针对大学生和战士思想活跃,勇于探索等特点,采取了四种形式开展“双共”活动:一是在部队赴滇作战前夕,各院校领导带领四千名学生代表到驻地进行拥军联谊,部队也积极安排学生参加出征动员会、誓师会、座谈会。战士和同学通过联欢、谈心、交友等活动,建立了深厚感情,促进了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一等功荣立者、原西安音乐学院学生徐良,就是在联谊活动中由理解战士到热爱战士,要求入伍参战的。二是建立通信往来。通信内容除介绍彼此学习、生活、战斗情况外,更多的是谈理想、谈人生、探讨个人成才和国家大事。连队利用大学生的来信鼓励战士杀敌立功;院校也以战士的来信为教材,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理想纪律教育。一年来全省高校学生与前线战士来往书信十二万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有组织地开展互访和“双送”活动。“双送”即前线把老山精神及战士们的心愿送到高校;高校把文化科学知识、大学生的情意送到前线。四是部队战士与高校学生互相间开展“战士争立功”、“学生争三好”的竞赛活动,互报立功争优情况,互勉奋发成才。
通过“双共”活动,不少大学生自觉学英雄,见行动,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自觉为祖国贡献青春。他们之中有三千多名毕业生积极报名要求上边疆,上前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把知识奉献给人民,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写了入党申请书。战士们通过“双共”活动,也从中得到教育,受到鼓舞,一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个人和英雄集体,有六百七十六人荣立战功,近两千人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