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01月10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老而愈慎、老而知退的汤和 迟到的家书 揽胜秦岭第一山 我爱中华 我国的古典园林 邓小平故居的郁一副楹联 杨凌印象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老而愈慎、老而知退的汤和

刘隆有

汤和,字鼎臣,今安徽凤阳人,是明太祖朱元璋六大开国功臣之一。史书上赞其“明哲”、“卓然”可谓准确地概括了汤和的从政和为人。

汤和原是一介武夫,少年时以倜傥豪放著称,且颇多酒过。曾奉朱元璋命守常州,拒张士诚。一次请事于朱元璋,不得应允,醉而口出狂言道:“吾守常州,如据坐舍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谁能难也!”这真可谓反语了。汤和酒醒之后,大为愧悔,决心将功补过。于是“悉力拒士诚,再破其军”。从此后,事事谨慎,决不说无原则的话。由于他战功卓著,明太祖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被封为信国公,“岁禄三千石,议军国事。”

这时候,天下粗定,明太祖为了维持社会安定,“不欲诸将久典兵”。而一些功臣宿将,却迷恋于重权高位,不肯稍退。汤和“沉敏多智数”,明白朱元璋的意图,且已感到自己年事已高,不应久阻仕途,便向朱元璋请求道:“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朱元璋立即应允,并令诸公侯象汤和一样归第。

过了不久,倭寇侵犯沿海一带,朱元璋想到汤和办事谨慎,堪当大任,对汤和说:“卿虽老,强为朕一行。”汤和遂复出视事,根据方鸣谦的建议,“乃度地浙西东,并诲设卫所城五十有九”。由于工程量大,汤和对质量要求又高,沿海百姓很有意见。有人问他怎么办?汤和想到,此时虽苦了百姓,但从长远来看,却大有利于海防和人民安宁,于是坚定地说:“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坚持按预定标准完成了施工。一百多年后,东南沿海又苦倭患,而汤和“所筑沿海城戍皆坚致,久且不圮,浙人赖以自保,多歌思之”,日:“汤信公功不可劘灭,微信公,吾其鲸鲵食矣! ”

汤和完成海防任务后,立即率妻子回凤阳府第,每年一朝京师而已。行事则“益为恭慎,入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所得赏赐,多分遣乡曲,见布衣时故交遗老,欢如也”,决不以功名富贵骄人。遂得“显融令终”。

与汤和相反,做为明朝“开国勋臣第一”的李善长,却一味“眷恋崇贵显要”,七十七岁矣,仍“不忍请老(即退休)”。且搞一荣俱荣,兄弟子侄,皆安插要职。又违反国家规定,私下向汤和索借卫卒三百,以建大宅。并再三为其犯法的亲友开脱罪责。终于惹恼了朱元璋,被逼令自经,全家七十余口也被杀。

老而慎,老而退,汤和行此,利己也利国;老而骄,老而恋位,李善长行此,误己也误人。噫!读汤和与李善长史实,吾谙此理矣!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