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王朝的一面镜子
——电影《末代皇后》观后
唐光中
香港天河影业公司与长影厂联合摄制的彩色故事片《末代皇后》,可以说是封建末代王朝的一面镜子。
电影一开始,是溥仪“皇帝”的大婚仪式。1922年,在紫金城享受优厚待遇的废帝溥仪,居然将他大婚的清宫仪仗威风凛凛摆上北京街头,一时旗幡飞扬,锣鼓喧天,鞭炮震耳,好不热闹。之后,溥仪为了延续“大清三百年江山”,到长春做起伪满洲国“康德皇帝”。然而他只不过是卖国求荣的“儿皇帝”,只能看日本人眼色过日子,除了对皇妃宫婢滥施淫威,就只有扔茶杯,摔凳子。从溥仪身上,我们看到清王朝已经“寿终正寝”,“无可奈何花落去”。军阀割据,外寇入侵,灾难深重的旧中国荒唐、混乱到何等地步!
中国封建社会,“皇后”金枝玉叶,荣华富贵。然而在封建帝王骄奢淫逸、无所不为的专制统治下,他们最终只能落个悲惨的结局。封建王朝的末代,更其如此。溥仪的几个“皇妃”,没有一个不是悲剧的角色。“淑妃”文绣在花轿上轻揭头纱,既荣且喜,可进入皇宫不几时,就因无法忍受而悄然出逃。“康德皇后”婉容得到“皇帝”一时的青睐,却连清明踏青的自由都没有,终于被鞭挞蹂躏而发疯。温柔天真的谭玉玲被选进宫做了“祥贵人”,却遭受“夹指”的苦刑,最后被日本人活活害死。直到十五岁的中学生李玉琴又代之进宫做了“福贵人”。
封建社会到了末期,已经腐败透顶,穷途末路。即使在森严的皇宫,在深宫后院的皇妃中间,也已经星火闪烁,动荡不宁,“淑妃”文绣逃离皇宫,提出和“皇帝”离婚的要求;婉容和他的侍从相爱私通;谭玉玲偷偷捡起反满抗日的传单,念念不忘病愈后回到北京家中。她们渴望着爱情的自由,生活的自主,人身的权利。从她们身上,可以折射出新思想的荫动,新意识的浸染,可以使我们感觉到渐渐而来的新时代的风与雨。
在谭玉玲大丧之日,漫天漫地纸钱飘舞,这最后一笔恰是旧中国灾难深重,奄奄一息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