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04月04日
头版
01

春访“电话村”

菜花儿黄,麦苗儿青。正是桃杏绽蓓时节,我们来到礼泉县昭陵博物馆北面九峻山下的烟霞乡袁家村访问。

沥青铺就的村街打扫得干干净净,两排窑洞式二层楼南北对面而立,门前的梧桐树正在苏醒。因为正是村办企业职工上班时间,不少人家都“铁将军”把门。

1980年以前,袁家人过的是穷日子。随着党在农村经济政策的逐步落实,这里也实行了专业承包制。1985年,人均分配1170元;去年,每个劳动日值达到10元。村里每家都有三两万存款,有的人家已向六位数迈进,彩电、收录机等也都普及了。

这里靠什么致富的呢?村委会主任兼党支部书记郭裕禄告诉我们,现在农业收入在村上的总收入里只能算个小头,去年仅占2%,其余收入来源于村办企业。

进入商品生产领域的农民们,并不满足于“新三件”,他们要求耳目明,信息灵,希冀更大更快地发展初创的事业。1985年春上,在县邮电局的支持下,袁家村投资3.96万元,安装了3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办起了电话站,平均1.76户一部,并纳入了县城的电话网,庄户人拿起电话拨拨号,就可与千里之外的亲人说上话。现在,周围村庄的人们都把这里“电话村”。

提起电话,郭裕禄赞叹不止。他说前几年为了推销水泥、白灰、砖瓦,给汽车队和建筑队揽活,村上8个采购员坐汽车、搭火车、乘飞机到处跑,有时还误事。自从办起了电话站,采购员减到了3个,村上企业的原料、销售、外包工程反倒更合拍了,许多事拿起电话,足不出户即可办妥。据初步统计,仅前年和去年电话联系购煤,就降低进煤成本12%以上。

水泥厂的王厂长对此也深有同感。他对我们说:现在有三分之一的水泥是用电话销售的。过去,厂里进回的莹石、石膏卸到咸阳火车站后,到货通知单从邮政传递,速度慢,常因逾期被车站罚款,最多曾罚过1200元。如今打个电话过来,车就放出去了,再未发生过罚款的事。

尝到了信息灵的甜头。郭裕禄书记向与我们同去的省邮电管理局农话处的同志表示,眼下30门电话有些紧张,要求再加30门。看来唐太宗李世民陵前的这些朴实的庄稼汉,不再是只关心禾苗抽穗、牛羊成长了。现代人的经济思想、竞争意识、时间观念正在渗入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人们正在努力,希望与时代同步。

古老的黄土地万物萌发;可爱的神州春光迷人……

本报记者 韩 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