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对话”是心连心的桥梁
——我省部分企事业领导谈“对话”侧记
“硬着头皮上阵,轻松愉快地下台,这就是我同工人对话前后的心理状态。”4月16日上午,西北第二合成药厂宋惠庆厂长用这样的开场白,在省总工会举行的民主对话情况交流会上首先谈了他和工人对话的收获。
近年来,我省一些基层单位,通过举办民主恳谈会、质询会、领导接待日、新闻发布会等,开通了领导与职工的民主对话渠道,初见成效。为了把“对话”活动广泛地推广到全省有工会组织的单位中去,取得更大的成绩,省总召开了这次对话情况交流会,请部分企事业领导谈谈体会和经验。
西北第二合成药厂是通过“对话”后收效明显的单位之一。这个厂近几年经济效益不好,工人意见大,人心思走。今年3月召开二届二次职代会前,工会通知厂长说:“职工代表在会上就一些问题将向你提出质询。”
“那天,二百多名代表的眼睛齐刷刷瞅着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儿,这不是审判我吗?”宋厂长接着说:“我万没有料到,职工代表的主人翁责任感是那样强烈。他们劈头问我:你宋厂长安心不安心在二合成厂里工作?”我答:我过去不想离开,现在和今后也不想离开,我决心和大伙儿甘苦与共,把二合成药厂办好。只这一句话,就赢得代表的掌声。我心头为之一热,职工代表担心我在工厂出现困难时溜号,这不正说明职工担忧是企业前途吗!
“一连几个小时,质询会成了交心会、促进会,我们互相感情近了,情况通了,语言共同点多了。会前二十天,全厂完成206万元产值,会后十天,就完成180万元产值,对话对出了好效益哇!”
宋惠庆的话,感染了与会者。秦川机械厂吴怀义厂长说:“厂长决策有无失误,失误大小,重要一环是靠工人监督,而对话就是接受工人直接监督的好形式。我们从去年起,改过去向职代会作大报告的作法为请职工代表在会上面对面提问题,发议论,摆办法。这样就直接听到了有棱有角的工人的声音,而不是过去那种七折八扣,到厂长面前时大都成为半冷不热的熟制品。”他强调说:“同工人直接对话的关键是要诚心诚意地对待工人。”他列举了自己前几年工作中的一次失误说:“这是工人几年来意见较大的一个问题,通过对话,我当众承担了责任,也讲明了当时主、客观原因,工人非常通情达理,从此心更齐了。”
以思想政治工作扎实而闻名我省企业界的西北国棉五厂,“对话”活动开展早,也较实在。厂长应治邦的体会是:“一厂之长,关键要树立这样的观点:一是要有坚定的民主办企业意识;二是从心眼里承认群众集体的智慧比一个个人高明;三是把企业的事情经常讲给工人,好的、不好的都要讲,尤其是领导的决策失误,不能遮掩。”他讲了这样一件事。前不久,厂里提出技工应知培训计划,不料工人对此不感兴趣。在一次对话时,工人说,关键是“应知”培训没有和评定技术等级挂钩,如果挂了钩,工厂不催,工人自己也会要求学习。他说,“我苦思不解的问题,被工人一句话就点透了。”
西安铁路分局局长巩德顺、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等也分别谈了他们同职工、科研人员“对话”和组织对话活动的体会。
省总工会主席薛昭鋆最后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者,要精心组织牵线搭桥,为职工和党政领导经常性对话铺路。
本报通讯员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