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04月23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大观园探幽 蝴蝶鸳鸯与“误差” 每周一谜 磻溪钓鱼台 修陵工人及其生活 古今名联撷英 广告 广告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修陵工人及其生活

张文立

上下五千年,大都是剥削阶级在写自己的历史,所以劳动者的名字是难登大雅之堂的。秦始皇帝陵出土的文物是秦代宏伟富丽的文化风格的缩影。它集中地展现了秦代高度发展的社会文明。但是,创造这些人类文明的工人的名字,却不见经传。连写出了具有一定人民性作品的司马迁大师,在他的名著《史记》中也没有记载这些人物。但是,正如苏东坡在一首诗中写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记东西。”考古工作者从这“泥上偶然留指爪”中,发现了一些修建秦陵的工匠的籍贯、姓名。尽管人数极少,但这是可贵的发现。

秦陵西有个村叫赵背户村,村南便是修建秦陵工人的墓地,有几十亩地大。距地面约一米左右深处,是一片森森白骨。他们没有豪华的殉葬品,随身所带到天国的仅有几片破瓦,有的身边还有一只陶碗。他们的伙伴在破瓦上刻上死者的籍贯、姓名、爵位,以资永久的纪念。秦汉以后的墓志铭,应是从这里发端的。现在发现的刻文有“东武罗”、“赣榆趾”、“东武东间居赀不更睢”、“博昌去疾”、“杨武居赀武德公士契必”、“邹上造姜”等二十多个。上面刻文中的罗、趾、睢、去疾、契必、姜,都是死者的名字;东武是今天山东的武城县,赣榆是江苏的赣榆县,博昌是山东的博兴县,杨武是山西洪洞县,媲是山东邹县,居赀是秦代以居赀赎罪,即以劳役抵偿罚金的一种刑罚;上造是秦的第二级爵位,公士是第一级爵位,不更是第四级爵位;东间、武德、便里都是死者所在县的乡里的名字。这些籍贯充分说明秦始皇帝兼并六国以后,秦陵的修建便进入第二阶段,即大规模兴建时期。他们是这七十多万人中的几个人。这些人有山东、山西、江苏等地的人,说明修陵工人是从全国各地征调来的。他们在繁重的劳役下,客死异乡;有的身上还带着箭,显然是被虐杀的;而他们的父母妻子当时还在倚门而望,翘首而待他们的归来呢!

他们的劳作是艰苦的,但他们的生活却是清贫的。秦朝的法律规定,上造以下的人,每餐供应的饭食有粉米一斗、菜汤及少量的盐。粉米是粗米,一斗合现在两千毫升。那么,上造以下及刑徙就更少了。这里还出土有手铐、脚镣,说明许多人是带着刑具劳动的。他们就在这种饮食条件下,进行着高强度的劳动,然而却创造了一代灿烂的文化。他们进行了多么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现代人是难以想像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