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革新谜
—记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彭家友
彭家友是个“革新迷”,仅近三年,他搞的较大革新就有20多项,为国家节约了22万多元。他从17岁到西安黄河机器制造厂工具车间成型磨小组当工人时,就开始琢磨搞技术革新,而今他已年过百半,仍迷恋着革新。
彭家友1956年刚工作时仅有小学文化,工作困难很大,特别是面对图纸一筹莫展。怎么办?他立志要攻下文化关。他节衣缩食省钱买书买文具,坚持上夜校,用八年时间学完了初中到中专的课程,专业知识方面接近了大专程度。正当这时,文革开始了。他顶住了种种冲击和干扰,用业余时间,把自己加工过的图纸、摸索出的计算方式和经验整理出来,装订成厚厚几大本。就在武斗激烈的1968年,他还写出了《凸轮磨削浅论》的论文。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拿出前所未有的干劲投入技术革新,他和同志们一起对组里8台老设备进行了改造,使它们返老还童。成型磨削的零件奇形怪状,加工起来费时费力,很难符合要求。他苦思冥想,努力研制出一套系列化、组合式夹具和测量工装,解决了这一长期头疼的问题,提高工效十几倍。一次,厂里承接了一种军工产品,所用材料熔石英价钱昂贵,加工中还易崩裂。彭家友和大家观察研究,采用加冷却液和改进工具的办法,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仅此一项就为厂里节约13万多元。
几年来,彭家友所在的班组连年被评为省市双文明小组,他本人也被评为电子工业部劳模,现在又荣获了“五一”劳动奖章。
(郝振宇 刘双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