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年代英雄辈出
—我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着事迹简介
王艺光陕西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室主任。在长期从事书籍装帧工作中,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出版方针,不断提高设计思想和艺术水平,创作出许多既反映时代精神,又具有民族风格的好作品。他设计的《王老九诗选》和《西北少数民族图案》等书的封面,创造性地吸收了我国民间艺术的传统波。选送在西德举行的“菜比锡国际书籍装帧展览会”上展出。他创作的《角膜移植术》封面被评为优秀作品;《简爱》在1986年全国装帧设计评比会上获三等奖;《针灸经外奇穴图谱》、《英汉缩略语辞典》的封而被选送到西德“法兰克福国际书籍展览会”上展览。
张月凤 西安机场小学兼职工会主席。面对学校教室紧张的问题,她以高度的责任感,上百次奔走呼吁,通过筹募,新盖了六间教室和一排办公室,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她在工作上。尽职尽责,生活上先人后己。7年来,在她的帮助培养下,已有7名优秀教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帮助教师解决住房等生活困难,教职工称她是生活上的贴心人。1986年机场小学工会被西安市总工会评为先进教工之家,她被省教育工会授予先进工会工作者称号。
朱维枝商南县酒厂副厂长。放弃了留在江南工作的优越条件,回到商南山区。他在提高酒的质量和创名优产品上下功夫,使酒的品种由5种增加到25种,其中双巅牌桂花葡萄酒等荣获省“唐都杯”奖和1万多元的奖金;中华猕猴桃酒等新产品已达部标,畅销全国25个省、市。他指导完成了酒的杀菌和澄清工艺,节支104万元。两年来,该厂上缴国家税利198万元,人均利润达万元。他曾多次拒绝了外地以晋升两级工资和解决家属户口等优厚条件的招聘,安心山区建设,被职工誉为治厂有方的带头人。
刘永诺 省测绘局第一测绘大队副队长、总工程师。从事野外测绘工作二十多年,不怕困难,勇挑重担。他主持参与的托木尔峰考察、陕北特级导线、太原航射试验场等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优良率达到95%以上,受到国家测绘局多次嘉奖。1984年他参与我国首次南极考察工作,与其他同志一道,圆满地完成了南极长城站的座标定位、地形图测绘和放样测量等先遣任务,所测成果填补了我国极地测绘的空白,获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86年国家科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称号。
王同陞汉中地区钢铁厂厂长。王同陞从严治厂,健全管理章法,以民主形式启用能人,使该厂三年迈了三大步。1984年摘掉连续15年亏损200万元的帽子,1985年首次盈利118.7万元,1986年盈利比1985年提高30.55%;工业总产值1986年比1983年提高234%,主要产品品种扩大了3倍。硅铁销往日本,创汇70万元;职工收入提高近一倍建设集体福利设施超过建厂15年的总和。他目光远大,1982年以来集资2950万元,新增一批大设备,到1989年该厂生产能力可翻三番。他积极支持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两年内收益108万元。
王道纯 宝鸡石油机械厂厂长。自1983年任厂长以来与党委、职代会通力合作,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智力开发,采取了18项改革措施,使企业素质全面提高。4年来共推出49项新产品,其中有9项获国际标准证书;两项创国优;11项创部、省优;8项获金龙奖。企业成为世界上第8个、亚州第2个螺纹规权威鉴定出证企业。他制定和推行的“人盯人”质量管理制度获省1986年现代化管理一等奖。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企业优秀领导干部”,还被推选为全省1986年度十大新闻人物之一。企业获省“六好企业”和全国“十佳”余业优秀管理奖称号。
吴振海 省企业先进领导干部、冶金部先进思想政治工作者、省韩城铁厂党委书记兼厂长。1981年任职后,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同志,依靠群众,勇于开拓改革,扭转了建厂14年累计亏损2280万元的被动局面。1982年以来,年年提前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断刷新,实现利润由38万元提高到1986年的161万元,增长了4.2倍,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三项达到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两项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他关心群众,爱惜人才,抵制不正之风,受到职工的称赞。
倪雪年 铜川市水泥厂厂长。1984年任厂长以来,锐意改革,奋力开拓,使企业三年迈出三大步,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被评为省、市先进集体,他被铜川市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通过调整机构,整顿劳动组织,加强生产指挥系统,坚持质量第一,实现技术改造、技术革新10余项,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984年,生产水泥8.86万吨,实现利润110万元,1985年提前33天生产水泥12.132万吨,实现利润134.58万元1986年生产水泥14.7万吨,实现利润156万元。矿山牌水泥被铜川市评为优质品。粉尘排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受到职工和主管部门的称赞与表扬。
李青云 中国有色总公司劳模、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厂长、稀有金属加工研究所长兼总工程师。他自觉依靠职工群众,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使厂、所生产、科研形势一年比一年好。1986年工业总值产、总产量分别比1983年增长85%和154%,近几年在每年消化1000万元的涨价因素后,1986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全面完成计划,实现利润比1983年增长89%。有18项科研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4项填补国内空白,两项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发明奖,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7项获国家科学大会奖,1项产品得金牌,4项得银牌,22种43项被评为部、省优质产品。
李春富全国石化系统劳动模范、省石油公司榆林分公司经理。他于1976年上任以后,一心扑在企业上,认真关心和解决职工生活困难,积极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平均每年递增22%。1985年实现利润24万元。他患有萎缩性胃炎仍坚持外出采购和昼夜值班巡查油库安全。1984年9月避免了一次水灾大事故的发生。几年来组织计划外油品6369吨,缓和了石油供求矛盾,对地区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该公司1984年被中商部命名为“全国安全油库”
1986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六好企业”。
李建平 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大荔县副食公司工会主席。1980年任工会主席后,使一个半瘫痪的工会组织改变面貌,并跨入全县工会先进行列,1982至1986年连续在全县工会竞赛中夺魁,1986年被批准为首批地区级“先进职工之家”。他很关心职工素质的提高,他自编教材4本共21万字。共办培训班33期,4100人次,他采取与青年交朋友、技术比武、智力竞赛等形式,鼓励职工学习,使公司青年全部取得初中文化补课合格证,80%的已成为骨干力量,其中7名走上领导岗位,11名考上了中专。
彭家友 电子工业部劳动模范、国营黄河机器制造厂工人。30多年来勤勤恳恳,好学上进,开动脑筋,勇于革新。他在围绕生产关键上提建议,改造设备上下功夫,工具、量具上动脑筋。从1983至1986年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5条,实现较大革新20项,突破新产品研制中的刀、量、模具和产品关键件25项,为国家增产节约22.7万多元。他还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加强班组建设。他的小组于1986年被西安市评为“双文明”先进组。他被全国总工会授予技术革新能手称号。
王晓丽 绥德县邮电局营业员。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努力学习政治,认真钻研业务技术,热情为群众服务。1981至1986年收寄挂号函件23万多件无差错。现在她已能熟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0多个县、市的包裹资费,并能熟背国内、国际各类邮件不同重量的资费,她的操作速度和服务质量都超过了邮电部颁发的练功优秀标准。1985年获全省邮电职工技术比武收寄函件第一名,获全国邮电职工技术业务汇报表演赛收寄函件第5名。
齐卫民 秦川机床厂主任设计师。30多年来,长期从事磨齿机设计、试验、制造和调试工作,为我国磨齿机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参加研制设计出9个蘑齿机产品,其中Y7032A蝶形双砂轮磨齿机的精度和性能达到世界王牌——瑞士马格公司产品的先进水平,这一产品的开发,标志着我国高精度齿轮磨床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由他参与和主持设计开发的这一产品获省、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奖,他所在小组获“六五”科技攻关先进单位。
栾心芙 航天工业部六九一厂高级工程师、准备车间主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并有高度的民族自尊感,以他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把知识无私地奉献给人民,为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献。在科学的征途上不畏艰辛,奋勇攀登,取得了令人注目的科研成果。他曾与罗健夫同志一起,自行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Ⅰ型图形发生器,荣获国家科学大会奖。1973年以来,他潜心钻研软件技术独自完成了4项科研项目,其中电路制版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有两项是国内首创,他还在各种杂志上发表了12篇论文,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