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04月30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漫谈婚介所收费 籍贯与婚姻 幼儿穿皮鞋有害无益 当前离婚的几种类型 广告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籍贯与婚姻

魏宽勇

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籍贯与婚姻联系了起来,有人就明确表示,找对象非某省不可。如有些上海人找对象就不要苏北人,陕西人找对象不要河南人。笔者的一位同学,他的母亲就给他规定,坚决不找河南人。为此,他已从二十等到了三十八,问起原因,他总忘不了初恋时的那个河南籍青年,可又没有勇气反抗母亲的“规定”。

试问,河南人有什么不好,遭到个别“老陕”的歧视。其实,问题并不那么简单,有些河南籍家庭,家长也给自己孩子规定,不许找陕西人,这种偏见,不知贻误了多少有情人的“好事”。

把籍贯作为现代婚姻的标准是再愚昧不过了。把籍贯改为出生地的做法才更准确,更科学。有些名为某省的人,自己的父亲都从来没有回到过那里,并且老家早已无人,让后代为此背“黑锅”找不着对象,实在有些冤枉。

上海人不找苏北人,据说是由于苏北人的祖辈初到上海时,从事的职业比较低下,因而被人看不起,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偏见,似乎上海人与苏北人结亲有失自己的身份。由此使笔者想到了美国人与英国人对祖辈的不同看法,英国人在向别人“吹牛”时,总是炫耀自己的老子是多么高贵,曾获什么爵位。而美国人就不同了,他向别人讲的不是祖宗的富有,而是以老子是穷光蛋为荣,现在自己是总经理了,以显示自己的才华。英国人落后了,美国人进步了,能否把对前辈的看法也算作一条原因呢?

根据一个人的籍贯衡量是否和他(她)结合,简直是荒唐。人家都说八十年代的青年是最注重实际的,可在这个问题上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想不开呢?籍贯并不重要,关键是要人品好好,和自己能“合得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