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05月02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济公,善与美的化身 大众电视金鹰奖奖杯 各人心中自有一部《红楼》 屏幕与舞台 “血战台儿庄” 图片新闻 广告 广告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各人心中自有一部《红楼》

艾 火

任何艺术都是一种再创造。刘海粟笔下的黄山,是黄山,又绝非自然界的黄山,而是他刘海粟的黄山,越剧《红楼梦》虽非曹雪芹亲授,但它从本剧种的表现功能及越剧观众的共性出发,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而除去其它庞杂的枝蔓,演来也感人至深。

对于电视剧《红楼梦》,我觉得同样不应以“原著的拷贝”来衡量它的得失,应该允许它走自己的艺术路子,用自己的艺术表演手段来渲染、表达自己对原著的理解。我觉得它的成功之处主要就在于全方位地推出众多人物的悲剧,显示整个封建制度的罪恶,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封建婚姻桎梏的残酷。就表现反封建这个大主题来说,《红》剧应该说是成功之作。

其实,《红楼梦》这部绝世奇书问世二百年来,有谁能真正看透它的一切呢?它的神秘引得中国、外国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红学家”,几十年来索隐发微,争论不休。但说到底,谁都不是曹雪芹,单就红楼人物的面孔来说,哪位红学家见过?你说林黛玉是那样的,我说这样的才是林黛玉,各人心中自有一个林黛玉。要扮林黛玉,应以谁心中的形象为准?如果在细枝末节上毁来誉去,倒是观者没有体察曹雪芹老先生泣血著《红楼梦》的苦心了。

让我们耐心等待,且看《红》剧的编导演们如何敷演出一台他们心中的《红楼》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