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被誉为“暴雨专家”的年轻人
——记省自学成才一等奖获得者郭凯
1983年7月31日,陕南发大水,百年不遇,水库溃堤,铁路中断,安康县被毁……
一年以后的7月5日,安康地区又降暴雨,48小时不停,汉江流量脉冲式上升。经过前一年的水灾,安康县的防洪能力已降为20000至21000立方米秒,这时汉江的流量已达到19700立方米秒。安康城危在旦夕!省政府要求全城居民准备转移的第二道命令已经发出,就等下最后一道命令了。而这最后一道命令下与不下,关键要看第二天有没有中级以上的暴雨,省攻府领导正焦急地等待着省气象台的311号主班员的报告。这时的安康地区,正乌云滚滚,暴雨倾盆;气象台内部也意见纷纷,看法不一。在这紧急的关头,年轻的311号主班员站了起来,他神情自若,毫不犹豫地说:“明天,全省从西北向东南气候转晴,汉中安康气候转好!”
果然应验,第二天碧空如洗,风和日丽。
感谢信纷纷向气象台飞来:“311号,我们感谢你!”
311号主班员名叫郭凯,外号“暴雨专家”,今年39岁,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气象专家。
1978年,郭凯转业到省气象台。当他看到由于天气预报不准给国家和人民所带来的损失时,他心里难受极了,便立志学习气象知识,为祖国气象事业做出贡献。十多年来,他没有午休过,夜里12点以前没有睡过觉。患出血热住院,晚上在被窝里打着电筒看书,仅手电筒就被大夫“没收”了三个。他34岁结婚,单位两次给他们准生证,他都谢绝了……他先后利用业余时间学完了高等教育天气学专业的大部分课程。学完了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全部课程和中国人大大学工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全部课程。
1984年,在其他同志的配合下,他完成了“陕西省暴雨,大暴雨围区法分区预报”的科研课题,写出了《从动力和能量结合观点对陕西盛夏暴雨的分析与预报》学术论文,被省级有关刊物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他并运用这项成果,成功地预报了1984年7月5日至6日和9月8日至9日两次陕南的区域性大暴雨的消息,使安康地区仅搬迁费一项就节约150万元。1985年,在省气象局副总工程师徐达生的指导下,他完成了《陕西省气象预报业务体制改革方案可行性研究》的科学论文,该方案已被省气象局批准为全省气象系统三级台站改革的实行方案,通过去年在咸阳商洛两个地和区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他破例地被省自然科学学会、气象学会、系统工程学会吸收为会员。今年,又获得省自学成才一等奖。
本报记者翟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