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年代英雄辈出
——我省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者事迹简介
段长明 延安炼油厂易地改造工程筹建处主任、省劳动模范。30多年来,他保持工人阶级本色,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群众,参加劳动。1981年在油罐将爆炸的严重情况下,他奋不顾身,冲人险区关闭油泵,避免了一场特大事故的发生。1986年赴加拿大考察期间,他节约外汇1500加元,全部上交国家。他还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原油产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利税由1979年的342万元,增长到1986年的2288万元。去年9月从加拿大引进几千吨设备166节火车皮运抵秦家川车站,他带领职工自力更生。连续苦战两个月,完成了搬运任务,为国家节约资金20余万元。
李双宝洛南县公路段尖角道班班长,他热爱养路事业,积极钻研技术,带头实千苦干,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带出了一支思想好、作风硬、技术精的工人队伍。一九八二年首创全省第一个全优路道班,至今保持不衰。一九八三年,他所在的道班工会小组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和陕西省总工会授予“先进工会小组”称号。这个班无偿堆积标准沙石料二千多立方,价值两万余元。一九八六年又建成美化公路十二公里。他的小组被评为“陕西省先进小组”,他被授予全国先进班组长称号。
周殿雄陕西省机械施工公司第一工程处副主任兼第二施工队队长、工程师、全国三八红旗手。三十年来,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近十年她带领的施工队在远离公司数千里的南京、上海施工,面对林立的竞争对手,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原则,一切为用户着想,落实岗位责任制,改革分配制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1至1986年产值翻了两番,利润翻了一番半,全员劳动生产率17456元,比1981年提高2.5倍,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率90%以上,在南京地区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文绍贵 省宝鸡五一造纸厂副总工程师。她长期从事造纸专业,技术精益求精,狠抓全面质量管理,培训职工、制订内控标准和管理办法,使电容器纸的各项指标超过部颁标准,创两个省优产品,发表成果五项,其中二项获奖。质量验收获省、市轻工系统最高分。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她提出提高纸机车速的建议,取得了良好效果。年增产三十六吨,增加产值五十八点三二万元,税利十四点四万元。她不但工作出色,而且是治家的好手,她家连年被评为五好家庭。
张自康 安康第一缫丝厂厂长。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采取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生产方式,使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正规化。已形成年产240吨白厂丝的生产能力,并被中国丝绸总公司评为优质产品。品种由一种增加到五种。为了挖掘企业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浪费,他和职工一起对生丝下脚料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变粗加工为细加工,仅1985年就得利30多万元。创造建厂以来在产量、产值、质量等七个方面的历史最高水平。实行厂长负责制后,能正确处理行政与党委、工会的关系,凡企业的重大决策,都通过职代会讨论审定。1985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好厂长”的荣誉称号。
刘西平渭南市染料化工厂厂长、党总支书记。锐意改革,严细管理,建立“五包、二保、一定”责任制,改变了企业徘徊不前的局面。一九八六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二千零一点四万元,实现税利三百九十万元,比一九八四年翻了一番,三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八个月创外汇一百三十一万美元。他关心职工生活和学习,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三年来工业总产值保持以百分之三十五的速度增长,提前一年达到任期目标。渭南市一九八六年兑现合同给他奖励了一点九万元,他将其中的一点八五万元用于改善职工生活。刘西平先后被省、地授予企业先进领导干部称号,该厂也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六好企兰业”。
李学纪省劳动模范、水电部西北电力设计院总工程师。他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忘我工作。1987年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级有突出页献的专家称号。在下放劳动中担任任户县电厂二三期扩建工程机务专业的主要设计。优质高效地完成了设计任务,被水电部评为优秀设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决心要把文革期间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先后担任山东辛店电厂、黄岛电厂、龙口电厂设计任务,均被评为部、国家级优秀设计,获科技进步奖。在黄岛电厂设计中,大胆采用新技术26项,节约投资23万元。
周祥根西北国棉三厂皮工小组组长。发扬孟泰精神,带领小组艰苦奋斗,在产品改变和实行四班三运转工作制后,皮件消耗量大,供应紧张,他积极开展修旧利废,同时按“修三留二给一”的办法,推广到西安、咸阳的纺织系统。一九八四年以后,该厂连续三年不领一个新结、皮喽,创纺织系统先例,共节省开支达七万多元,小组人均八千多元。没计制造皮件专用设各计六件,各类刀县、模具二十多种,以及多功能车床、调节空气吸尘器等。投入生产后大大提高了工效,被同志们称为“土专家”,连续四年被评为厂级标乒。
赵伯璧省澄合矿务局二矿机电副总工程师。是全省煤炭系统唯一坚持在井下工作的女工程技术人品。1963年,她从重庆煤矿学校毕业分配到澄合煤矿,始终坚持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献身煤炭事业。24年来,她坚持在生产第一线指挥生产,哪里有困难。有险情她就出现在哪里,为井下生产和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由于她和全矿职工的共同努力,该矿机电工作一直处于省先进水平,两次被煤炭部评为一级电气安全矿井,并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傅建熙 西北农业大学有机化学教研组副教授。二十六年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取得了昂著成绩,受到师生好评。九八二年在西德期间,完成了“二菲锡”的研究课题,写出两篇论文发表在国际有机金属化学杂志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好评。一九八五年研制提取了九种花粉精的整套方法和十三种配方,使濒临破产的三原县花粉公司仅两个月就创利税两万元,一九八六年在省重点科技项目计划任务中提出了“开发一千八百万亩玉米花粉”的研究计划,受到了有关部门极大重视。一九八七年一月被国家科委、农牧渔业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
范振学国家建材系统劳动模范、省玻璃纤维总厂织布一车间档车工。织布档车十几年来,一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她刻苦钻研技术,在工作中从不放松分分秒秒,做到“眼勤、手勤、腿勤”,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接头速度由原来的每分钟16个提高到23个,接头合格率达100%。1979年已取得了万米无疵布的好成绩。1986年超产近万米玻璃布。她抢困难,让方便,从不计较奖金多少、工作条件好坏,忘我工作,多次被评为厂和省建材局先进个人标兵。
林克安耀县水泥厂副总工程师。1957年从印度尼西亚回国,1963年于北京工业大学毕业后来厂。20多年来,他热爱祖国。热爱党,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经常深入车间,根据国家质量标准制订内控指标,加强职工技术培训,使水泥的出厂合格率连续8年达到100%。75℃油井水泥425号、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与425R、525R硅酸盐早强水泥,全部产品均获部优、省优称号,为提高水泥质量作出显著贡献,被省建材局授予标兵称号。
贺国德 全国建材行业劳动模范,泾阳县水泥厂厂长,坚持改革,加强管理,深入开展“双增双节”活动,1983年以来,该厂4年迈了4大步,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1986年生产水泥5.7万吨,实现税利168.4万元,比1983年分别提高了78%和3倍。生产的425号R型水泥,荣获省,国家逮材局优质产品。革新改造回窑煤粉除尘系统,每年节约煤炭1500余吨,资金8万元,并实现安全文明生产,被省建材局评为标兵。
王岁有4401厂13车间副主任。1983年该厂生产用煤气、蒸汽及采暖锅炉和煤气发生炉战备,耗能高、效率低,直接影响企业生产。他和其他同志一起,对原生产工艺进行了革新,达到国家先进水平。还将改进水煤气制造工艺应用到宝鸡灯泡厂的新建煤气站,使单台产量比原设计能力翻番,达到每小时产煤气2400立方米。1983年以来,他提出合理化建设6条,技术革新25项(其中重大革新一项),获年经济效益25万元。使企业万元产值标准能耗从1984年的8.06吨降到1986年的5.47吨,被评为西北地区节能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