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延安精神不能丢
·本报评论员·
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是全党全国人民今年的一件大事,其精神实质是艰苦奋斗。对于我们三千万延安儿女来说,自然会想到延安精神。
一段时间,在我们有些同志中,艰苦奋斗、延安精神不大提起了,似乎这同现代化建设风马牛不相及,没有时代感。言下之意是,延安精神过时了。
岂不知,没有延安精神,就没有现代化建设。
其一从井冈山的火炬到宝塔山的红星,再到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夺取全国政权所走过的道路,二十余年时间延安几占大半,没有延安精神哪来全国政权?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谈何现代化建设?
其二,中国十亿人口,八亿农民,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和百余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留给我们的是一个烂摊子、薄底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在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条件下。又搞了二十年的“阶级斗争为纲”。所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一个低水平上起步的,离开艰苦奋斗,丢掉延安精神,就是脱离国情、舍弃特色,轻则走弯路,重则事与愿违。
亡羊补牢,时犹未吃。现在提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开展双增双节运动,不少人却又认为是权宜之计。
既然艰苦奋斗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是我们的国情,双增双节就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方针。我国现在人均工农业生产总值不过三百美元,本世纪末不过八百美元,仅是小康水平,还不是富日子,怎么能够丢掉艰苦奋斗精神呢!
时代感是一种鼓舞人们的精神力量,追求时代感往往能唤起人心中极大的热情,并且支配人的行动,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我们的时代感不是别的,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对于时代感的追求,就是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延安精神,离不开艰苦奋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延安精神、艰苦奋斗,是时代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力量。在土窑洞、老镢头、小米加步枪的物质条件下,我们依靠艰苦奋斗精神,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定会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