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畅游在民歌艺术的海洋里
提起贺玉堂,人们一定会联想到电影《黄土地》中的流浪歌手和他唱出的美妙、悠扬的歌声。这位年轻的陕北民歌手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同时荣获创作奖和演唱奖后,最近又荣获我省职工自学成才三等奖。
作为一位业余的民歌手,他能在民歌艺术的王国里取得如此引人注目的成绩,这和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分不开的。
贺玉堂生长在安塞县沿河湾一个农民家里。他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和影响,10岁开始学唱,12岁就登台演唱《刘志丹》、《珍珠倒卷帘》等陕北民歌。以后上中学、到部队、回地方工作。他都用民歌唱出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时侯,他给群众演唱了用信天游谱写的“延安儿女怀念周总理”。那情真意切的旋律拨动了人们的心,台下观众听着听着都流下了思念的泪水。从此,他更感到了民歌在人民生活中的分量,学歌,练歌更加刻苦了。不论走到哪里,他就唱到哪里;哪里有民歌手,他就学到哪里。有时,为学会一首新民歌,他翻几架山去追赶牧羊人的歌声。他好多次利用休息时间寻访。他还先后学习和精读了《民歌歌曲概论》、《音乐理论基础》等书籍,掌握了一定的乐理知识。现在,贺玉堂不但能够演唱五百余首内容不同、风格各异的陕北民歌,还创作和改编了二百多首民歌。
一九八四年九月,贺玉堂应聘到西安音乐学院讲学,新的艺术天地使他大开眼界,也使他萌发了整理陕北民歌的愿望。陕西民歌作为民间艺术,有巨大的容量和丰富的内容,单从种类上讲就有劳动号子、信天游、小曲、道情等几十种之多。为使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发扬光大,在西安音乐学院民歌研究室冯亚兰、曲云同志的热情指导和帮助下,他将自己所学到的民歌首先收集在一起,并在传统的唱法上作了大胆探索和革新,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到去年初,一本由他自编,自刻、自印的四百首民歌集“贺玉堂演唱民歌选”油印本终于问世了。
现在,贺玉堂已是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延安地方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他创作演唱的民歌有六首被选进了《全国民歌集》,有24首被选进了《陕西省民歌集》。继给电影《黄土地》配音演唱之后。去年,他又给《黄河》、《长征之路》两部电视系列片配音演唱。在去年12月25日,由“光明日报”文艺部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贺玉堂独唱音乐会上,他一口气为首都观众演唱了三十多首陕北民歌,受到了民歌专家和观众的热烈欢迎。
(周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