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06月04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神奇的法门寺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本版导读

第4版
04

神奇的法门寺

法门寺原藏天下奇

铭 镜

最近,我省考古工作者在扶风县法门塔下发现一座神奇的地宫,并且从地宫中发现了四枚佛指舍利和一大批稀世文物,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法门塔是我省有名的古塔之一,被称为“关中塔祖。”1981年秋雨中,这座古塔西南面坍塌,为了重新修复法门塔,今年3月,工作人员在清理塔基时发现塔下有一眼被石板盖着的井,揭开石板用手电向下照,一片金璧辉煌!省考古队马上从凤翔雍城考古队调来富有经验的年轻考古队员王宝平,他拿着洛阳铲东挖一个坑,西挖一个坑,不到两个小时,他就肯定地说:“这儿是台阶,这儿是门。”人们按他的意见挖下去,果然准确的找到了地宫正门。

这座地宫全长21.2米,宽1.5到1.9米,分19级台阶,平台、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及小龛7个部分。共4道石门,每道石门上都雕刻着罗汉像,门用锁锁着,锁虽已锈蚀,但打时仍费了些力气。

考古工作者打开第一道门,进入甬道,发现地宫全部用大理石和青石砌成,甬道两侧有两块石碑。这两块碑一碑记着唐懿宗咸通十五年(860)正月四日安放佛骨的情况,另一块上详细记着地宫内所藏文物的名称,件数质地,重量等。人们按碑文记载去找,发现里面藏的文物和碑文所述竟丝毫不差!

在地宫的前、中、后三室都安放着佛指舍利,其中后室放着两枚。佛指舍利都放在一层套一层的盒子里。有一套盒子叫八重宝函。从外向里第一层是檀香木;第二、第四层是银胎鎏金的;第三层是纯银的,第五、第六、第八层是纯金的;第七层是玉石的。每层宝函都雕饰美丽,金光耀眼。佛骨的形状按碑文记载是;长一寸二分,长齐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隐迹,色白如玉,少青细密而泽。

地宫中的金银器皿有一百二一件(套),其中许多形体很大,在出土文物中少见。金银器皿多是懿宗和僖宗供养的,如鎏金珍珠装捧真身菩萨象,是为祈求懿宗“圣寿万春”而铸造的,许多刻划有“五哥”字样的器物,均属僖宗供养,这是迄今发现,确属唐代皇室所有的等级最高的金银器。在大小不同,质地各异的禅杖中,有一根四面十二环金银禅杖,长一米九七,重六十两。杖身金部文刻着佛像和整齐的花纹,线条细得象蚊子腿。但很清晰。杖首四周有十二枚金环。文物中还有一套银质茶具,分为茶碾子、茶槽子、茶箩、茶盒、等七件。专家们说,古人喝茶就是先把茶叶放在这个银槽子中用茶碾碾成细末,再用箩过,然后泡着吃,很象日本今天的茶道。地宫中还有大量瓷器、玻璃器形制优美,花色绚丽,颇富西亚风格,反映了唐代中西文化频繁的联系。懿宗供养的一批秘色瓷,极其精美,为鉴定该瓷的时代和特点提供了一批标准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突破性的发现,解决了学术界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

在地宫中藏的大量精美的丝绸织物有不少是皇室奉赐的。其中有武则天皇帝的绣裙,有织金丝袈裟,金丝绣花菩团等。有一双丝金鞋,鞋面上罩着一层用金丝织成的网状花纹。金丝是把金子作成0.1毫米的薄片,再作成1毫米宽的长条缠在丝线上制成的。据专家们说,这样细的金丝现代工艺还无法作出来。

总之,这里藏的文物很多,很精美,充分反映出一千多年前人民创造的文明。所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看了以后高兴地说:这次发现,一定会震动全世界。

安放佛指舍利的宝珠顶单檐

四门纯金塔(八重宝函的最里层)

刘一摄

塔寺雄傲关中

天印

法门寺在我国东汉桓帝、灵帝时期就建起来了,已有1700多年历史,这在我们陕西算是历史最悠久的寺院,所以被誉为关中塔庙之祖。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圆寂119年后,笃信佛法的天竺国国王阿育王把释迦牟尼遗骨分为84000块,分葬于世界各地,并建成84000座塔。法门寺塔就得到一块佛骨,所以这座塔叫“真身宝塔”。从东汉到北魏把这座寺院叫“阿育王寺”、隋代改名“成实道场”,唐代先后改名为“法门寺”,“法云寺”,宋代又名“崇真寺”人们习惯上仍叫“法门寺”。

法门寺建立后,历代皇帝几乎都对它十分重视。尤以唐代为最。他们每三十年一次开塔迎佛骨,把佛骨迎到京城宫内道场供养。说是这样就“岁丰人和”。每次迎送,都举行十分隆重的仪式,并增修寺院,广建佛殿,赠赐大量的金玉佛像、金银法器等。那时,寺内分二十四院,僧人数千,占地四百多亩。到宋代,还在寺内建立了非常大的浴室,史载“日浴千僧”。

到了明代,以前的木塔倒毁。明万历七年(1579),地方居士党万良、杨禹臣等人发起修砖塔,历30年方成。砖塔八棱十三层,高56米,站在上面可南瞰渭水,北眺乔山。塔上有88个窑龛,每龛内都放着一至三尊铜佛像。塔的最上层存放着佛经和金色盾牌。

清顺治十二年关中大地震,这座塔塔身西斜。一千七百多年来,这座古刹因战乱,地震等破坏,几经盛衰。到解放前只有十几间房,两座大殿。几乎成为荒墟。解放后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下,良卿法师由南五台来寺住持,同住的还有澄观、常慧等法师。十年动乱中这里又被毁坏一空,良卿法师被迫自焚,其他僧人也被赶出寺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寺产。澄观、静一法师又重整寺业。1985年扶凤县和宝鸡市佛教协会相继成立。澄观法师担任会长。寺内有二十多名僧人,明年农历四月初八,重修寺塔后,法门寺将向社会开放,这里将成为佛教的圣地并且成为我省西部旅游区的重点。

法门寺真身宝塔

刘汉熙摄于1984年7月

敬佛与谏表

刘 寺

佛教和佛骨传入我国以后,很快也被我国统治阶层和受苦受难的劳动群众所接受。他们都怀着各自不同的愿望把佛骨看作佛本人,顶礼膜拜。到了唐代,拜佛之风日益兴盛,唐代二十位皇帝中就有十九位笃信佛法。他们把法门寺作为皇家寺院。从唐高宗起,每隔三十年还把指骨迎往长安官内道场供养。每次迎送,都要举行极其隆重的仪式。武则天迎佛骨时,特派凤阁侍郎崔玄辉和洛阳大重福寺主持法方丈法藏法师带领十位高僧,在塔下念经七昼夜,然后启塔迎请,途经武功长安渭南一直到洛阳,沿途帐篷幢幡宝盖尽不断,耗费极大。元和十四年唐宪宗派中使杜英到法门迎佛骨,宪宗还亲自到安福门外恭候。并且作了赞舍利诗,说“眼睛数层金色润,手撑一片玉光含,炼经为火精神透,藏之百年瑛彩完,净累重修真秘密,正心莫作等闲看”。隆重的迎送仪式引起一些正直人士的不安。刑部侍郎韩愈不顾免官杀身之祸,毅然上“谏迎佛骨表”。表中把佛骨称为“枯朽之骨”,“朽秽之物”,认为相信它是愚昧的行为,建议把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以断天下之疑,绝后世之惑”。其中以“事佛求福,乃更得祸”二句,最是触犯了宪宗的忌讳,宪宗供养佛骨,正是向佛求福,希望佛“保护”他多做几年“太平天子”,韩愈当头浇他的冷水,难怪他阅后大怒。当即免去韩愈侍郎之职,限期离京到偏远的潮州去。韩愈赴潮州途径蓝田关时,曾作诗记下这段事和当时的心情。诗中写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从此,再无人敢斗胆撄皇帝的逆鳞了。

唐懿宗于咸通十五年正月,又颁旨凤翔监军使判官韦遂玫同张齐果等一百二十人,同聘请的印度法师伽提和一起送佛骨到法门寺,安置在地宫之内。第二年黄巢起义大军就攻占了长安城。从此以后一千一百多年,这些佛骨和大量的金银法器就存放在地宫中,直到今年4月才重见天日。

外国记者、学者参观八重宝函。

刘一摄

三次受扰 地宫无恙

邶缑仁

法门寺塔下的地宫从唐懿宗咸通十五年正月四日上锁以后,经一千一百多年无数次战乱洗劫,寺院几经盛衰,而地宫内的东西至今完整无缺,它难道就没有被人发现过吗?现在我们知道地宫曾有三次被扰。

明隆庆年间(1567—1572),法门寺木塔年久木朽而倒塌。重修塔时曾发现地宫后室的天井。有人从天井向下望,恍惚间看到不少东西。所以明史记载:法门寺塔下有井,深数丈,精工修造,金璧辉煌,井底有水银池,上浮象牙船,内放金匣装有如来佛指骨一节,旁有金袈裟一件,明万历七年,修砖塔时也发现地宫。据考古工作者讲,地宫上层的夯土是明代的,地宫周围的夯土又是唐代的。据此推断明代人修塔时虽发现地宫,但出于对佛的虔敬,未动空地。所以明代造的塔地基不一,这也是此砖塔后来倾斜的原因之一。

民国时期,法门寺几乎变成一片荒墟。1939年,华北慈善联合会会长爱国将领朱子桥将军倡议重修法门塔。历经三年,工程完成。据当年参与修塔的扶风老居士杨自利、朱子桥派去办扶风灾童教养院的崔献楼等人以前讲,他们当时也发现了地宫后室上部的天井,看到里面金光闪闪。朱子桥知道后要求大家绝对不要动里边的东西,他说:现在正当战乱,日本鬼子已经占领了华北,黄河风陵渡都吃紧,这些东西一旦出土,肯定会很快散失。再说,我们是修塔的,不是取宝的。他还告诫知情的人不要把消息外传。所以地宫及其所藏又躲过了一次盗劫。

“文化大革命”中,法门寺一度成为被坏的重点,僧人被逐离寺,不少经书被焚毁,主持法师良卿也因被认为是汉奸,愤而自焚。当时有人可能抱着盗宝的目的挖过地宫,但是挖到离地宫两尺多时失望了。这次发掘中在离地宫二尺处还发现了一堆当时盗宝者遗下的花生皮。总而言之,地宫又经历了一次扰动。

现在,埋藏了一千一百多年的地宫终于被人民发现。全部宝藏也回到了人民手中。

本版编辑 杨乾坤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