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声秦韵民族魂
——观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专场音乐会
李风山
金鼓齐鸣,笙管阵阵,由省文化厅、音协陕西分会、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联合主办的庆祝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成立专场音乐会,将人们引进了浩瀚的民族音乐之林,观赏着祖国民族音乐艺术的神韵风采。
音乐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秀丽恬美的小合奏《吟月》、“秦韵”,亲切朴实、妙趣横生的大合奏“长安社火”,又有令人落泪的二胡独奏“三边轶事”和散发着陕北泥土清香的笛子独奏《牧童的幻想》;还有发人深思的古筝协奏《马嵬怨》和省板胡学会十一位名家齐奏的《秦腔牌子曲》等,满台秦地音韵,使人如饮甘醇。
音乐会的一组打击乐节目是很受欢迎的。打击乐专家安志顺的《鸭子拌嘴》和《老虎磨牙》,以其“形象创作之美”早已享誉中外,久演不衰,曾在国际上获过奖。省古典艺术团六位乐师的演奏,技巧娴熟,配合默契,情绪饱满,表情自然,可谓声情并茂。省歌舞团青年打击乐演奏家张列的《关山随想》,是根据李白的《关山月》的诗意而创作的。乐曲以今人的臆想,浓淡相宜的笔触,将诗人提供的内容用音乐语言再现为三:《明月出天山》、《征战》、《戎客思归》。主奏乐器排鼓高难度技巧和钟琴、人声的艺术处理,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意境的描绘都很得力,使得乐曲情景交融、不同凡响。这三首打击乐曲,在打击乐形象化、旋律性、抒情性、趣味性等诸方面,都作了可喜的探索。
由西安音院、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市歌舞团、秦筝学会等七单位组成的一百多人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骊山吟》是根据杜甫的诗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段的诗意构思创作的。作者汲取了传统的西安鼓乐技巧,又加以充分地发展与创新,形成了简洁深刻的音乐语言。复调、赋格的运用,都大胆新颖且颇见功力。这首乐曲有力地证实了我国民族管弦乐的多层次、多声部、多技巧、音色多变的复杂性和交响性,也充分显示了我省民族管弦乐的雄厚实力。
民族音乐专场,为西安乐坛增添了光彩,使人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春天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