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包”字出效益
——与西安变电炉厂厂长曹余臣一席谈
在古城西安的“电工城”,有这样一家企业:连续三年工业总产值和经济效益以20%的福度逐年递增,职工收入每年人均增加一个级差的工资,这在全国同行业也是少见的。为了寻觅这个厂经营管理的“诀窍”,记者日前走访了该厂厂长曹余臣。
年逾花甲的曹厂长笑着告诉我们:“谈不上有什么诀窍,要说原因嘛,除了引进、吸收和消化外国先进生产技术,就是结合企业内部实际拟定的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制起作用了!责权利分明,奖惩罚兑现,形成了一级包一级、一环扣一环的生产经营新局面。‘包’字大得人心,‘包’字深入人心,承包出了好效益。”
这个厂初建于1958年,长期以来生产经营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厂产值利润同步增长:1986年与1977年同期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2.43倍,上缴利润增长2.33倍,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际70年代末80年代初水平,在“电工城”名列前茅。
“请您就具体的承包形成和调动各类人员积极性方面,谈谈你们的做法。”记者接着问道。
“我厂根据企业年度方针目标管理体系的总目标,拟定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经济考核办法,逐级承包下达,使全厂从领导到工人,从职能科室到车间班组个个明确奋斗目标,人人承担经济责任,指标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紧扣。完不成考核指标者,不论主观因素,一律扣发领导和责任者的当月奖金和效益工资,使干部、工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另外,我们在给国家上缴利税逐年递增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使职工相应地在经济上得到一定的实惠。”
在“电工城”,该厂是今年第一家提前一个月任务过半的企业。当记者问及上半年他们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时,曹厂长稍加思索后说道:今年初,我们在进一步完善经济承包制的同时,首先抓了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与基层38个部门签订了承包合同,使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100%。其次,把“双增双节”活动落到实处,堵漏洞,算细账,仅第一季度就多增产了329万元。另外,把抓方针目标管理与经济责任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科学管理方法和经济考核指标直接挂钩,全厂40个部门和122个班组都编制了目标管理网络图,形成了一套控制、监督、质保和考核体系,为提前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打下了基础。
雄心勃勃的曹厂长侃侃而谈:我们今年的奋斗目标是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提前一个月跃入1988年,实现3年产值利润翻一番。
本报记者桂维平
本报通讯员 吴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