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事业比金贵名利如纸薄
——记四医大口腔医院丁鸿才教授
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里,人们夸颌面外科丁鸿才教授是一个看事业比金贵,视名利如纸薄的人。
“搞科研不是为了出国”
丁教授今年72岁,从事口腔医学专业研究已40多年。他不计个人名利得失,把党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1982年11月,第五届世界冷冻外科学会议在马尼拉召开。大会通知他出席并作《颌面部组织冷冻后的生物效益》的学术报告,但因故上级决定不派代表参加会议,使他失去了一次出国交流学术经验的机会。去年11月,第一届亚太地区冷冻外科学术会议在日本召开前,会议主席两次来信通知他参加,他也废寝忘食地撰写了一篇《面神经冷冻后的破坏与复生》的论文,准备出席会议。但又因其他情况未能如愿。这一次次出国机会,对一个上了年纪的老知识分子来说,真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有的同志劝他向上级反映,他却笑笑说:“搞科研的目的不是为了出国,不用反映了。”“哪有不回信的道理”
丁教授是口腔医院专家组组长,身兼中华口腔杂志的编委、国际冷冻学会CI专业委员会委员等8个职务。经常收到全国许多专业编辑给他审阅修改的稿件。白天看不完就在假日或晚上加班,外出开会时,他常在火车上审稿。丁教授除了担任进修生讲课外,还指导着两名研究生。有时为了论证一项课题,他一连几天泡在实验室里,和研究生一起做动物实验,观测标本,整理图样。凡是他自己能做的事,从不让别人代劳。1983年中央一家报纸刊登了他用冷冻治疗肿瘤的消息后,每月都要收到全国各地病人上百封的求医信,他常常被这事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同志劝他不要回信了,他却认真地说:“病人有病心里着急,千里迢迢写信求医,哪有不回信的道理!”他硬是给病人一一回了信。甘肃镇原县农民郭志清,颌面部患黑色瘤,他给丁教授写信后,丁教授及时约他来医院治病。经过丁教授几次冷冻治疗,现已痊愈。
忘我工作
丁鸿才教授长年坚持门诊,有时别的医生有事外出,他还主动去顶班。去年十月,他患胆囊炎住院,出院时医生给他开了一个月的假,他把假条装在衣袋里,一声不响地上了班。丁教授退出一线后,潜心科研工作,在门诊积极组织开展冷冻临床研究。1976年以来,他和其他同志一道,接诊冷冻治疗病人1300多人,其中治疗颌面部恶性肿瘤40多例。
近年来丁教授发表科学论文21篇,其中3篇被国际会议和杂志介绍发表,十篇被评为陕西省和军内优秀论文,5篇获科技成果奖,他连续4年受到嘉奖,3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