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老功臣的新业绩
一记宁陕县工会主席肖先燮
他,经历过11年戌马生涯,曾在淮海战役中立过功。在转业到地方的29个春秋里,这位为创建新中国而出生入死的人,却当了21年的错划右派。平反后,他没有消沉、埋怨,而是用战争年代那股劲、那股热情,在工会工作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为“建家”呕心沥血
1983年5月,年过50的肖先燮在宁陕县工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县工会主席。当时,全县有30个工会基层组织,但普遍组织不健全,工作不活跃,职工民主管理工作更是薄弱环节。于是,老肖就把推动基层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建立“职工之家”,作为打开工会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他整天东奔西忙,找职工群众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给基层出注意想办法。为了帮助县副食公司开好职工代表大会,老肖整整忙了一个星期。由于过度劳累,一天下午他刚走出副食公司大门竟昏倒在地。职工们发现后,才把他抬着送回家……
通过老肖和县工会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3年来全县的基层企事业单位已普遍建立健全了职代会制度,经验收合格的“职工之家”有27个,占基层工会总数的90%。
替职工分忧解愁
老肖了解到本县职工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便决心狠抓青工的初、高中文化补习。为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他除了请本县的中小学教师大力支持外,还在暑假期间从西北政法学院请来教师授课。3年来,共办了6期13个班次,补习对象369人。经县上和地区的6次统考,已有339人领取了初中合格证书,占应补习对象总数的91.8%。看到有几位无儿无女的退休老职工生活无人照料,老肖就积极倡导和扶持县上建立敬老院。在他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县先后办起了4个敬老院,妥善解决了一些孤寡退休职工的晚年生活问题。
平时,老肖除了开会外,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基层,哪个单位的工会工作有困难,他就去帮助解决;哪个单位有好的经验,他就赶去总结;哪个职工有了思想疙瘩,他就去促膝谈心。县养路段的一位干部说:“我们段180多名职工,工作在几十里的线路上,没有一个工人不认识肖主席。”由于他作风深入扎实,3年来在职工中发现不少人才,先后向有关部门推荐的厂长和专业人员就有30多名。对工作满腔热忱
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和业务素质,老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写了数万字的学习笔记。1984年,省、地工会对工会干部进行业务考核中,他都名列榜首。老肖还自编讲义,培训基层工会干部。多年来的,老肖一心扑在工会工作上,究竟有多少个节假日没有休息,谁也数不清。有关部门规定建国前参加工作的在岗干部每人每年有20天的假,但老肖从来没有享受过。春节别人休假,他却挨门挨户地慰问退休职工和职工遗属。为职工补习文化请来老师,他也安排在自己家里吃住。
名不见经传的宁陕县工会,近年来工作有了很大起色。1985年被安康地区工会办事处验收为全区第一个县工会一级的合格“职工之家”,肖先燮本人也先后被省、地授予“先进工会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卢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