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贴心粮店
——记三原城镇根油供应店
三原县城北汽车标准件厂的职工,每当提起城镇粮油供应店,都会情不自禁地赞扬说:“那是咱们的贴心粮店!”
这个厂到南城的粮店来购买粮油,要翻过一条二三百米宽、三四十米深的河沟。下沟爬坡,十分艰难。600多名职工,260多户家属,常为买粮发愁。县城镇粮油供应店,为了解决这个厂买粮难的问题,让第二门市部每月到这个厂就地开票供应米面一次。发工资时,他们就连续几日服务到厂。春去秋来13年,第二门市部的负责人换了许多届,但是,供粮到厂坚持如一。近年来,河沟上架起了平桥,他们仍一如既往,青工王琪、王新华为坚持供粮到厂的老传统,经常放弃休假,主动前往
13年来,城镇粮油供应店对所供地区的五保户和孤寡老人,坚持逐个摸底排队,按时供粮上门。县城橡家巷有个82岁的老太婆买粮不便。他们供粮上门,十余年如一日地风雨无阻。好几个孤寡老人临终时,仍念叨着这个粮店职工的名字。
为了方便群众,城镇粮油供应店的优质服务项目越来越完善:购粮的人多,他们就提前上班、晚下班;每天上班前,他们都坚持校验磅秤、量具,保证秤准量足,群众满意;为了保障不坑群众,每运进一次米、面、油,他们都要对质量和数量进行抽查检验;不买整袋面的群众容易忘记带扎口袋绳,他们备有,免费供给;顾客不小心挂破了袋儿,他们备有针线包。不会缝的,他们帮着缝好;如果对斤两不放心,旁边置有复秤台;上肩,装车有困难,他们促粮上肩、抬粮到车;有什么要求和意见,他们备有意见簿、意见箱;为了把干净、卫生的粮油及时供给群众,他们利用工余时间扫面袋、擦油桶,搞装卸。光这三项,今年上半年就为国家节约2518元。
本报通讯员 吴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