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08月13日
头版
01

关于化肥销售问题报告

本报报记 翟龙

记者最近去蒲城县采访,在一粮食专业户门前看到一副这样的对联。上联是,“高价化肥我不买”,下联是“低价粮食我不卖”,横批是“政府莫怪”。一副对联,可以看出农民在化肥问题上所表现出的情绪,也可以看出化肥供销在当前的紧张和混乱程度。化肥问题,从根本上看当然还是供求矛盾,但据石化厅化肥公司的领导讲,我省全年共需化肥200万吨,全省化肥年自产能力为140万吨,国家统配给我省的化肥为30万吨,加上从外省再购进一些化肥,全省全年缺化肥20万吨左右。如果能很好的进行管理和组织分配,肥价绝不会这么高,化肥市场也不会这么乱,化肥问题就不会象现在这么尖锐。那么问题的症结究竟在那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一些化肥生厂家和销售渠道。

为技改集资变相提高自销化肥价格

以陕化为例,今年,省上给陕西化肥厂下达技术改造项目,其中企业自筹资金800万元。鉴于陕化厂资金困难,省级有关部门已同意陕化厂免交蒲城电厂集资款,免交70%的税金,免交3%的折旧基金。但该厂从今年2月下旬起利用超产自销的尿素向各用户搞不付息集资。截止目前,全省已有21个县的生产资料公司与该厂签订了协议,共集资554万元,自销尿素12000吨。

用这种方式集资,其后果必然是化肥涨价,因为各生产资料公司绝不可能贷款贴息给陕化厂集资,这利息必然要转嫁给农民。以蒲城县生产资料公司为例,他们从陕化厂采购的尿素,每吨购进价570元,加上两年(月息6.6厘)的银行利息95.04元,每吨化肥从华县到蒲城的运费为17.4元,县城到基层乡的平均运费为9元,再加上6%的综合费率,每吨化肥的价格高达731.17元。为此,全县每户农民今年要增支化肥费20元,每斤粮食平均2分钱。

条子走肥,生产厂家抵挡不住

陕化厂的领导则头痛的是头头脑脑,关系户的条子。条子来了就得给化吧,否则日子就过不安稳。今年五月,华县县委书记要4吨化肥,让儿子拿了条子来。当时正值陕化厂停机检修,厂里没有存货,厂领导知道怠慢不起,便派人和华县生产资料公司联系,请对方先让给四吨,但书记的儿子却嫌价高不要。厂里没法,便应允6月开机后一定满足。事隔一个月,陕化厂在厂区要打生活井,一切手续办好,水井打到半截,瓜坡镇镇长却挡住不让打,并说:“县委书记要4吨尿素你们为啥不给?”一言道出了真谛。

过去,化肥给了,条子也就扔了,后来,厂里怕上面追究这些化肥的去向,今年开始,把条子分类订在一起,记者抽看了4月份的条子(6月份条子最多,元月较少,4月是平月),这月共来条子108张,累计844.65吨化肥。这样拉平算,每年该厂要从各种条子上出去化肥约一万多吨。这些条子的主人,有省上有关部门和地、县、乡的领导,有公安局、供电局、铁路局、工商银行、税务局等要害部门。是不是这些化肥仅仅用在那些单位家在农村的职工的地里。事实并非带尽都如此。象华县银行瓜坡办事处,借口给家居农村的职工解决化肥问题,结果把化肥刚拉到单位院子便公开高价兜售。

层层截留,挂钩化肥兑现不了

化肥进入销售领域后问题就更多更复杂。其中经销化肥的部门,大部只是用自己组织来的化吧应付各种关系,对计划内的挂钩肥、地产肥一般不动。但也有胆大妄为的,象淳化县石桥供销社秦庄分销店生产门市部负责人李孝成,擅自为熟人乱批乱供挂钩肥1861.7公斤。又象永寿县甘泉供销社理事会主任樊新海等人截留挂钩肥32袋,又为乡干部截留58袋。

截留严重的是有些乡、村政府的领导人。渭南市是今年全省挂钩肥兑现最好的地区之一,但该县良田乡干部竟明目张胆地私分8吨化肥。记者在武功县抢购化肥最严重的大庄乡的曹家村做了调查,上半年全村的挂钩肥,大队长许俊辉、会计许鹏飞、支部书记许克俭,一次截留400斤。挂钩标准是每百斤公购粮供6斤尿素,等化肥从大队到了生产队,每百斤已变成5斤,联队会计许治华又一次截留,等到了群众手里,每百斤已不足3斤。

统配化肥里的地产肥是层层截留重点。还拿武功县的大庄乡为例,全乡播种面积16100亩,共供应地产肥221.5吨,每亩地平均27.5斤。记者抽样调查的结果是,实际能到农民手里的地产肥每亩只有3斤到4斤。

此外,还有一个化肥市场混乱问题。省政府明确规定:“凡非商业(农资)和化肥生产企业的部门、单位不准经营化肥。”但现在的情况是,谁能弄到化肥,谁就可以经营化肥,谁有化肥,谁都可以高价兜售。记者从渭南市去该市凭信乡,沿路不足百十里发现有7家经营化肥的个体户。从乾县县城到该县薛路镇,沿路发现有6家个体户化肥摊贩。人们不禁要问:这些人手里的化肥是从那里来的?非法高价兜售化肥又为什么得不到制止?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