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08月13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替娃娃们担忧 薛宝钗的“才气”哪里去了 《少年犯》小演员近况 图片新闻 秦腔“斩雄剑” 《流浪者》续集一《幸福家庭》 荧屏语丝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薛宝钗的“才气”哪里去了

高时阔

《红楼梦》中,薛宝钗本是大观园里的头号才女。她的《咏白海棠》诗在“诗社”首届诗会上一举夺魁;她的《螃蟹咏》诗以小寓大,被称为“食螃蟹绝唱”。可是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后六集中(即所谓“抛开高鹗后四十回续书,能够体现曹雪芹本意的‘红楼’新结局”),薛宝钗的“才气”却一点也看不到了,以致在关键时刻也想不出一句新词来,只好当个“文抄公”。

《红》剧的编者本来十分看重脂砚斋的批语,而脂砚斋已有言在先:“钗、黛虽二个,人却一身……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这说明,黛玉死后,宝钗曾写过一段很出色的“文字”(很可能是一首诗或词)。可是在《红》剧中,宝钗完婚后,一日看到宝玉思念黛玉,自己无以劝慰,想了一会,只好提笔抄录李清照、温小青诗二首给宝玉看。这,大约便是“宝钗之文字”了。

其实何止是宝钗,在《红》剧后六集中,连同宝玉在内,大观园里原先那些“才气”横溢、出口便有佳句的“诗社”成员全都没有了“才气骨”。她们一个个只能靠回忆往日的旧作以显示高雅,实在乏味得很。

曹雪芹与《红》剧改编者的艺术素养,高下自见。不是宝钗等人作不出诗,实是编剧“编”不出诗。《红》剧编者虽有“恢复”《红楼梦》结局原貌的决心,可是没有曹雪芹、高鹗那样的“才气”,不过“图解”脂批、“判词”,“编”几段故事而已,以致委屈了“红楼”才女,想来也甚可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