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民的幽默
岚枫
尽管生活在秦岭巴山的山民们,在物质生活上尚不太富裕,但他们在精神上却少哀戚而多欢愉。最为明显的特点除了爱唱山歌以外,就是具有善意的幽默感。
偏僻闭塞使山民们很少能有横向比较的机会,因而也就少了很多的忧愁和烦恼。即使锅里没有米面,嘴里也不能少了笑话。生活的目的单纯而实际,决不人为地用什么志向、报负和目标来苦苦折磨自己。随遇而安,生活一天就快乐一天,不需要寻找什么笑的理由,为笑而笑,只要能笑就足够了。笑成了生活中永恒的阳光。
山民们无论老幼,都很会说笑话,机智、风趣的程度常常让城里人自叹弗如,难以敌对。
最常见的是骂笑,在艰辛的劳动中,以骂笑解困除乏;在话中以骂笑消愁解闷;在交往中以骂笑表示亲近。不分性别,年龄,只要不是直系亲缘,谁都可在这样的笑骂中寻求快乐。
笑骂一般有四种常见形式。一种叫回绝式。如某甲上街赶集,某乙笑说:“回来时捎戴(带)个笼嘴。”笼嘴牲口戴的,某甲情知挨骂,也回头一笑:“满嘴胡嚼!”或是主人送客,笑道:“你慢慢走,慢慢摇,莫在路上害青苗。”客笑答:“好话,骂人的。”彼此笑一阵作罢。第二种是对骂式。某甲笑骂某乙:“做活时你怕出力,一天到晚草(吵)肚子饿!”某乙便笑着对骂:“还说别人哩,你鸡(脊)背上都长眼睛在望饭哩!”第三种是串接式。如,甲:“你从牢(哪)里来?”乙:“我捞了几天也没捞到你。”甲:“我坐在你们神龛上,你咋能捞得到?”乙:“怪不得香炉边有老鼠屎。”如此这般串骂下去,看谁能串到最后。第四种是白话式。陕南将说故事谓之扯白话。往往先讲故事,用最后的结尾骂人。能用这种形式的一般都是乡间有才学的人,也最受众人欢迎。
山里人的骂笑,决无恶意,越是关系好,越爱骂笑。就象城里人见面点头问好,握手告别一样,山里人见面就是骂笑。若是无人和你骂笑,便是你的人缘不好了。敬而远之,是最让人孤独苦恼的事。当然,对于陌生的客人,又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