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迎着困难上的共产党员
——记陕西精密合金厂一炼车间主任郭清赏
陕西精密合金厂第一炼钢车间5吨电弧炉建成后,长期炼不出批量成品钢。为此,全厂职工焦急万分,有的职工甚至感慨地说:“这电弧炉算是白建了!”可是,当这座电弧炉被该厂原生活服务公司经理郭清赏承包后,竟在一个多月时间就炼出了成品钢!人们在惊叹之余不禁问道:他究竟有什么绝招?
1987年2月,郭清赏同厂部签订了用5吨电弧炉一年炼3个牌号,计500吨钢的合同。厂里有许多人惊讶了:“他,能行吗?”郭清赏却说:“大家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没有困难,要我这个共产党员干什么!”
郭清赏过去曾在炼钢车间工作10多年,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他上任后,召开了20多个“诸葛亮会”,了解过去炼钢失败情况,广泛听取老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意见。通过调查研究,弄清了过去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于钢水中含磷量过高。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在第一次试炼时,他到配料、吹氧、出钢等工序的现场亲自操作和观察。工人们下班了,他还在炉前忙碌。饿了,啃个馒头;困了,打个盹。经过十多个日夜的调查与分析,他发现钢中含磷高的原因是吹氧时间长,炉中钢渣中的磷又回到钢水中,如果提高氧压,缩短吹氧时间就可改变这种状况。第二次试炼时,该吹氧了,只见他一只胳膊夹着一个氧气瓶,硬是把吹氧时间缩短了20多分钟。试样拿去化验了,车间的工人围着郭主任,一起守在电话旁,没有一个人说话,等待最后的结果。叮呤呤,电话铃刚一响,郭主任一把抓起电话就问:“怎么样!”,电话中传出,“钢中含磷量是0.021%,完全合格!”听到完全合格四个字,在场的青年工人们跳起来高喊:“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当时,大伙儿要去厂部报喜,却被他拦住了。他想再炼几炉看看。随后又炼了7炉钢,每炉的质量都达到了标准。承包的任务5个多月他们就完成了,追加的500吨,也提前于11月初完成。
从去年承包以来,5吨电弧炉已炼了10个牌号,共计1202多吨钢。当初那些为他担心的人,如今提起他无不伸出大姆指夸他是位“迎着困难上的共产党员”。
(罗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