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02月13日
第2版
02

天下竟有这样的父亲

蒲城县某厂民兵干部刘有林,在1983年棉纺织企业设法推销积压产品时,托熟人联系作保,在100公里外的某国营棉纺厂批发赊购了总价值16200元的棉纱和6000米白平布,运回家让父亲拿到附近乡镇集市上去加价零售。

他父亲刘海山走村、串乡、赶集只两个月时间就把棉纱布全部零售完了。一结算,净赚940元。这时,他想:“要是那16200元货款都成了我的钱,该多好啊!”

刘有林回家取货款来了。刘海山犹豫地拿出5200元交给儿子,其余的他借口“暂用”一下,让儿子两个月后再回来取。可是,两个月过后,刘有林回到家中取款时,其父刘海山却阴沉着脸说:“那11000元我不给你了,打算用1000元给你弟弟订媳妇,剩下的1万元就算是给我和你妈的养老费了!”刘有林顿时目瞪口呆,浑身冒汗,半晌才说:“爸,你这样做,让我拿啥给人家纺织厂交清上万元的货款呢?”刘海山干脆丢给儿子一句“硬”话:“老实告诉你,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你看着办吧!”

刘有林万万没有想到,父亲对这11000元货款起了歹意!他气得无话可说。后来,每逢某纺织厂来人催收货款时,他都唉声叹气,急得团团转。某纺织厂根据刘有林说的“原因”,曾经把这件经济纠纷案诉讼到县法院,经法庭调解,刘海山又勉强拿出了6000元交给儿子,剩下的5000元又抗住不交了。

怎么办?刘有林和妻子商量后,为了不让司法机关追究父亲的刑事责任,决定把这5000元欠债全包下来,由自己偿还,小俩口拿出全部积蓄和变卖一部分家具、衣物,当时偿还了2300元,剩下的欠款每月从两人工资中扣出65%偿还。直到1987年12月初,刘有林才还清这笔“债务”。

周作成刘西安26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