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咸阳人口近百万
李绽
秦亡汉兴,立都长安,咸阳北原地势高爽,土质纯厚,又属近畿之地,遂被选为皇族公墓区。西汉十一个皇帝,除文帝和宣帝葬在都城长安东南,其余九个均葬在咸阳原上。
汉高祖刘邦“布衣(平民)提三尺(剑)而有天下”,对于别人可能发生的叛乱自有更高的警惕。于是采纳娄敬的建议,在自己的寿陵——长陵之旁设置县邑,迁徙各地豪族来这里奉守陵园,以达“强干弱支”之目的。这个先例一开,惠文景武昭宣六帝相继仿效,直到元帝时才被终止。被迁豪族人等远弃先祖坟墓、破业失产,亲戚别离,以致举国虚耗,而关中多无聊之民,咸阳原上更是人满为患。
元帝以前的七个皇帝,其陵旁都设有县邑,因为文、宣二帝葬在长安东南,所以咸阳原上共有五座陵邑,因而后世又把咸阳原叫“五陵原”。按《汉书》记载,长陵邑人口近18万,茂陵邑人口为27万,高祖刘邦和武帝刘彻乃是西汉一朝作为较大的皇帝,其它三帝陵邑的人口可能略少一些,试按一邑15万人口计,如此算下来,五座陵邑总人口约为89万,再加上渭城(咸阳当时称渭城)的人口,也就近于百万了。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今天咸阳市辖秦都、渭城二区50万人口的数目。
西汉末年,王莽变乱,宫室焚荡,民庶涂炭,五陵邑人口锐减。五陵邑便逐渐荒凉了。
今天的咸阳北原,陵旁的县邑却是没有多少踪迹,假如您能在田野里拣到几块残砖碎瓦,那就是五陵邑繁华消歇的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