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03月17日
头版
01

为祖国探“乌金”的人

——记神府煤田勘探功臣劳炎明

1982年,世界第七大煤田——我国神府煤田的秘密终于被揭开:面积达7894平方公里,煤储藏量达877亿吨!

这个消息使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也使全世界为之瞩目。

人们在庆贺的同时,怎能不感谢揭开这个煤田秘密的功臣们——陕西省煤田勘探公司185队,而185队总工程师劳炎明,则是功臣中的特等功臣。

陕北有煤田,这自国民党统治时期就为人所知。解放后,有关部门也多次勘探过。但是,都说有煤,但谁都说不清储量。

1980年劳炎明总工程师和他的战友们进入了勘探区。嗬!果然名不虚传。许多河道旁火烧岩密布,这火烧岩是若干年前煤层自燃后留下的标记。凭直观感受,煤层稳定。尽管一进入河床附近火烧岩不见了,但老百姓却在沟里开出了煤洞,洞洞有乌金。劳炎明和战友们满怀喜悦地开始了踏勘。神府煤田地处毛乌素沙漠。最热时温度在40℃以上,最冷时零下20℃,特别是风沙大,往往是进一步而退半步。初勘时,他们未带锅灶,只带点馒头,背上水壶,在艰苦的条件下,从1980年到1981年元月,劳炎明和战友们踏勘了府谷谷山、新民、三道沟和神木的大柳塔、窑镇等地,计30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

1981年3月,进入勘探设计阶段。神府煤田7000多平方公里,勘探必须要有重点,而重点的选择是成败的关键,当时多数人认为:府谷的新民区应是重点,理由是那个地方煤层浅,形成露天矿的可能性大,确实,这里到处是露天坑与平洞,煤层厚4—5米,一般容易被确定为开发重点,但是,劳炎明却力排众议,提出个人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新民区东边是梁峁区,上部煤层大部分自燃烧光,无大藏量,而乌兰木伦河以西,全部煤层在沙层底下,不易自燃,应是重点勘察区,勘探结果表明劳炎明的见解是完全正确的。劳炎明事后感慨地说:“为什么历史上所有的勘探者未能揭开神府煤田之谜,一是他们在勘探时走马观花,二是他们被新民区的现象迷惑。由于辨不出那里是重矿区,因而对整个矿区就很难作出具体估价。”

185队在榆、神、府三县8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拉开了找煤的序幕。劳炎明等负责合理布局钻孔工作。施工区是沙漠,汽车开不进去,他全凭两条腿跑。每一个井之间距离远,最近的6公里,最远的10多公里,跑完一天就精疲力尽了,但为了赶进度,他仍经常加班加点。他幽默地对大家说:“我这一百多斤算是撂给这煤田了!”有时,由于过度劳累,竟躺在沙漠上睡着了。劳累何所惧,为国探宝是天职。作为负责技术工作的总工程师,他始终把工作摆在第—位。钻取岩芯是探明煤田质量和数量的重要手段,来不得半点马虎。12

4号孔煤层采得不好,对采样工作很不利,于是,他坚持另打了斜孔,才达到了质量要求。1983年冬天,当美国柏克德公司在验证该队钻孔质量,发现煤层厚度差值只有0.1—0.2米时,连连翘起大拇指说:“OK!OK!”。

不知经历了多少次风餐露宿,他和他的战友们终于在1982年底揭开了神府煤田的秘密,并提交了一份历史性的文件——《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林)神(木)府(谷)区普查找煤地质报告》。

祖国感谢他们。世界注视着他们。然而,又有谁能想到,劳炎明曾有过和曲啸一样的惨淡经历:1957年,在他从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后的第二年,他年轻的翅膀竟然被折断了——成了“右派”,被发配到农场劳动,他不懂庄稼活,就请教老农,还买了农业方面的书,一边学,一边干,经常是放下饭碗就窜到地里,夏天连中午也不休息。因此,不出三年,他种菜、育果园,凡庄稼活样样会,连老农也请教他了,群众颇喜欢这个“右派”。当他从农场改造出来以后,已是45岁的人了!他不仅没有沉沦,而且在神府煤田这块宝地上闪烁出耀眼的生命光华!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叹息不是勇者。敢于冲刺才是真正的勇者!”

本报记者

赵观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