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04月05日
第2版
02

可喜的一步

国营秦川机械厂侧记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位于西安市东郊,拥有8000余名职工的国营秦川机械厂迸发出了勃勃牛机。这个厂在“保军转民,军民结合”这一光明而崎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稳健的步伐。

秦川厂是我国“一五”期间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始建于1954年,投产于1958年,是国家机械委所属的大型军工骨干企业。在五六十年代,它象一名英勇的战士献身于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为巩固国防、装备部队立下了汗马功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的浪潮冲击着“秦川人”。昔日那种“风调雨顺”、“旱涝保收”的优越感已被军品任务锐减的危机感所代替,面临着由单纯军工型向军民结合型转变的考验。他们迎接时代的挑战,以清醒的头脑和进取精神,大胆改革,不断创新,终于以令人叹服的经济效益蜚声同行业。

在建厂以来的34个年头,这个厂完成工工业总产值27亿元,上缴利润2.3亿元。而1978年至1987年的10年里,该厂工业总产值达到13.4亿多元;上缴利润8962万元,外贸创汇5.8亿多元,等于为国家赚回4个秦川厂。仅去年一年实现的利润就比1986年翻了两番,比历史上效益最好的1983年翻了一番,在全国兵器行业中处于领先的地位,被陕西省命名为省级先进企业。

自1980以来,随着产品品种的变化和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这个厂始终把改进工艺,采用新技术作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六五”期间,这个厂用于技术改造总投资达2898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499万元。引进5个新技术项目,新建、调整、补充、完善了6条生产线,新建35千伏变电站。与6个大专院校共同研制成功黄铜酸洗废水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荣获国家科委颁发的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86年,他们对铜质产品表面处理进行工艺改造,改高铬钝化为低铬钝化,节约化工材料112万元。去年,该厂又对22—1产品进行了毛坯热造型和产品重量减轻工艺的改进试制,仅此两项工艺改造,一年就可节约铜材700吨,价值455万元。

在民品开发方面,这个厂已先后创出一批部优省优产品:畅销省内外的“秦川牌”钢丝床,采用国际先进焊接技术的铜铝管;已取得国家专利的震源弹和腰带式按摩器等。但他们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产品“军转民”的不断深化,只搞小产品是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的。必须以积极的态度,高起点的眼光,开创新领域产品。做到“嘴里吃着一个,手里拿着一个,眼睛看着一个,脑子在想着一个”,使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改革的洪流中,不进则退。目前,这个拥有86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2931台设备的“老军工”,正在充分运用企业自主权,积极推行厂长负责制,加强企业的科学化管理。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的配套改革,力争在“保军转民”方针的指引下,阔步前进。本报通讯员董鸿福23(题图题字桂维平)

图为1965年4月朱德来厂视察时的情景。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