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坚韧的女性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玲娣
“我偏要干厨师这一行”
一谈到厨师,人们往往会感叹:“女人下厨的多,但干出名堂来的少”。当人们听说周玲娣是古城唯一的一位特级女厨师时,总是露出十分敬慕的神色。周玲娣却说:“我不是为了特级厨师这个名声,我只是想说明女同志能干出名堂来。”
1956年,周玲娣为了摆脱继母的虐待,来到碑林第四食堂当了一名学徒工。当时她只有17岁,为了能学到技术,她累活、脏活抢着干。白天干完杂活,夜里偷着学厨。她先学着打鱼丸,练切玉兰片的基本功。她手勤、眼勤、嘴勤、很快就练出了一手很好的刀功,赢得了师傅的信任。周玲娣生性倔犟,学厨师又苦又累,她和伙伴们也掉过不少眼泪。然而,1959年到解放饭店时,一同干活的女伴一个一个地飞走了,有人劝她也调走,可她却咬咬牙,说:“我不走,我偏要干厨师这一行!”周玲娣的犟劲感动了历来不露真招的老师傅,他正式收她为徒,把自己几十年的功夫教给了周玲娣。
“只要顾客满意”
解放饭店改建不久,刚开张营业,一切工作尚未就绪,就接待了一个200人的会议。这次接待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新饭店的声誉。周玲娣积极组织餐厅职工排菜单,连续五天的会议她都是从早6点干到晚上9点,从开餐前的摆台,就餐时的上菜,到最后的撤台,再把餐厅改成会议室,她都亲自带头干。会议结束了,她人也病倒了。但她却说:“只要顾客满意,我就心满意足了。”
去年,饭店为适应南方来客及港、澳、台同胞的需要,决定改变过去以淮阳菜为主的菜系,形成以粤菜为主,淮阳菜兼顾的特点,为了掌握粤菜的操作技艺,饭店组织到广州学习。周玲娣到广州后,仔细询问广州的饮食特色。当她听到广东酒席最受欢迎的一种菜是“奶油青菜”时,就在一家饭店细心观察这个菜的烹调过程。回来后,立即动手试做,很快就把这个菜列入菜单,深受港澳台游客喜爱。她精通淮阳、陕菜的烹调,但却绝不墨守陈规。近年来,她创新了三十多种高档菜,其中“龙眼海参扒鱼”、“梅花酿猴头”等,色泽鲜艳,形象逼真,鲜嫩可口,得到行家的高度评价。
“饭店需要我”
周玲娣一心扑在工作上,有人会以为她家里没有任何负担。其实,在姐妹们当中,她是“命运”最苦的一个。她从小失去母爱,经常遭受继母的打骂。结婚之后,她满以为可以好好在厨师岗位上大干一番了,可谁料,“文革”一开始,丈夫被揪斗;1969年,大儿子又不幸夭折。她痛不欲生,也想不干这份工作。调到胜利饭店后,领导安排她干服务员,她说:“这下我可以照顾我的爱人和孩子了。”可第二天上班时,看到饭店一片混乱的样子,她又心动了,终于又重操旧业。她带着大家拼命地干,使胜利饭店改建后的餐厅很快走上了正轨。这以后她又调回解放饭店,并担任了餐厅主任。正当她干得得心应手时,对她温存体贴的丈夫却去世了。这一次给她的打击特大,结果大病一场。当她再一次挺起来,领导准备给她换一个轻松的工作时,她却摇摇手,说:“饭店需要我做厨师,我怎能不干呢?”
周玲娣搞厨师工作30多年来,凭着对党的无比忠诚,拼命地工作,多次被评为西安市先进个人。最近,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严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