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05月28日
第2版
02

关于职工主人翁地位问题

省政协委员高盈民、樊殿英、薛志远的发言(摘要)

当前,如何对待职工的主人翁地位问题,已成为群众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生产资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职工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企业的主人是不言而喻的。即使进行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也不能因此而变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职工群众普遍感到没有实实在在的主人翁地位。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对这一问题有的若明若暗,有的干脆不予认可。部分企业的经营者和少数管理干部,动辄用对付雇佣劳动者的态度对待工人。工人的许多权力受到限制,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据调查,职工中感到地位下降的人数达50%以上。他们说:“主人翁,主人翁,实际成了主人空。”造成职工主人翁地位失落感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一,在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中,相当数量的企业是上级主管部门和厂长搞“一对一”的谈判,既没有引入竞争机制,也没有通过职代会的讨论和审议,职工群众在关系到自己劳动和生活福利等重大问题上,处于无权地位。

其二,一些企业在分配问题上搞神秘化,事关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的工资调整、改革及奖金分配大事不公开,经营者拍板定乾坤,滋生了许多不正之风,使诚实劳动者不能多劳多得,少数有权或私人关系亲密者,往往私分奖金和暗得“红包”。

其三,有些企业经营者以改革为名重罚轻教,动辄使用除名、辞退、降级、罚款等手段,这些滥罚,冷了工人的心,加大了他们的逆反心理。截至今年三月底,全省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共处理劳动争议案103起,其中企业行政败诉高达90%,可见滥罚之严重。

其四,一些企业随意改变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女工保护、离退休制度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定和政策,使应当受到保护的不能受到保护,使老年职工寒心,青壮年职工担心。

其五、少数企业领导干部以权谋私,不务正业,不关心职工疾苦,职工很反感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以及他们借机捞钱,借机出国,借机在好工种、好岗位上安排不合格的亲属子女,拉帮结派。

上述种种问题,说明职工主人翁地位的下降不完全是职工素质的问题,而与管理问题、与忽视职工民主权利和切身利益有直接关系。

因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必须在以改革总揽全局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对此,我们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宣传工人阶级在四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增强职工的自豪感。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宣传量太少、宣传格调太低了,特别是宣传工人阶级中先进人物太少。在奖励方面,一个省部级劳模所得的奖品仅有拾元左右,而一个中奖的歌星、影星,则可得千元甚至数千元价值的实物,这种在宣传和奖励上的大反差,怎能不使广大职工感到失衡呢?

二、切实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在实行厂长负责制,确立厂长的中心地位的同时,必须保障广大职工群众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力,我们认为,企业实行承包经营后,真正承担风险的是职工群众。目前,就全省看,职工参与管理的主要渠道——职代会,在不少企业是走过场,搞形式,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一些企业领导干部民主意识差,不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因此,我们建议:在推行和完善各种承包经营责任制中,必须按照《企业法》来落实职代会和工人职权,以保证职工群众在企业内部改革、经营管理重大问题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上,不仅有发言权,而且有按规定实行审议、通过、决定等权力。同时在企业内部改革中,也必须实行承包到哪里,民主管理到哪里,以保证一线职工在车间、班组管理特别在分配大事上,有发言权、监督权。

三、落实有关政策,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建议:1、我省企业中有一批相当数量的高级工和技术工人,是国家宝贵财富,我省应尽快制定落实国家有关评定高级工、技术工人职称的实施细则,使经过考核达标的高级技术工人享受应得的待遇;2、国务院在1986年颁发了《企事业单位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奖励条例》,这对于吸引广大职工学习技术、参加技术革新活动有很大作用,但多数落得不实。我们建议省政府有关部门,应检查落实情况,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3、建议研究技术工人是否可搞第二职业活动问题,明确有关规定。我们认为,技术工人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开展第二职业活动,使他们在业余时间搞有偿服务,既发挥专长,有益经济发展,又能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