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06月18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有志不在身高 “金闹钟奖”是怎样得来的 林黛玉史有其人 端午节的名称 《游西湖》在南郑开拍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金闹钟奖”是怎样得来的

第四十一届“戛纳”电影节上,中国影片《孩子王》得了“最令人厌倦的影片”的“金闹钟奖”,一时舆论哗然。这个“金闹钟奖”是怎么得来的呢?

五月二十一日早晨,戛纳街头一家咖啡馆里汇集了一些电影记者,他们即兴为参赛片中“最令人厌倦的影片”打分,然后把结果交给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法国最年轻的喜剧演员,由她宣布。于是“金闹钟奖”归于《孩子王》,于是哈哈一笑,各自散去。评奖者轻松到这种地步:无须发奖,也无须通知“得奖者”本人。可惜事情到这里并未结束,法新社电讯一发,“金闹钟奖”得主臭名远扬,及于全球全中国。而吴天明、陈凯歌在接到新华社驻巴黎记者打来的询问电话时,尚茫然不知其为何物。

这本是一出喜剧。这些记者不代表任何机构,与评委会没有任何关系,与为那两家杂志一本正经地逐日打星的记者团也不可同日而语,大约是影片过长就会受到他们的揶揄。至于其评选结果的可靠性如何,举一例便可说明:被他们评为“铜闹钟奖”的(第三个“令人厌倦的影片”),正是最后荣膺双奖——最佳男演员和高级技术委员会奖的美国影片《乐手“博德”》(又译《鸟》或《非凡人物》)。

一顿调侃、一个玩笑、一出余兴节目,也许会引来一片痛心、一阵快慰、一番严辞训导。喜剧被当作正剧看,便将转化为悲剧,是人家太有失严肃庄重,还是我们太缺乏幽默感呢?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