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07月28日
第2版
02

选 择

——访自学成才的日语讲师雷跻九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们来到了古城咸阳,登上陕西中医学院一栋单身宿舍楼,按照电话中联系的门牌号,叩响了2 02房间的门扉。

开门的是位瘦瘦的男子,头发长长的,跟电视上的陈真差不多,鼻子下还留着注目的一字小胡须,他,就是通过艰苦自学,由普通库工登上大学日语讲台的霄跻九!

在“消遥库”中起步

“听说你考上了大学,但把录取通知书作废了。有这回事吗?”

他回答说.“考上的是咸阳师专化学系。当时是为了安慰重病的妈妈进考场的;后来妈妈康复了,我也就放弃了这次录取机会。因为我当时一心迷在自学日语上。”

雷跻九今年38岁,他是1971年作为装卸工从插队的农村招进咸阳地区某仪表仓库的。库里大都是50年代的积压品,一天也不过三五家提货的.这里上班的只有雷跻九和老刘师傅,除了打扫卫生、搬弄仪表零件外,他们大部分时间无事可干。刘师傅是个兢兢业业的人,年岁大了,记性又不好,每天总一遍一遍地统计库存零件。往往是一次数忘了,再数二次、三次。雷跻九却不习惯师傅的“慢节奉”。除完成工作任务外,他还要利用这“逍遥库”中难得的闲暇时间学点有用的知识。

开始,他借来高中的数理化课本,还借来电工和仪表技术方面的书一本本地啃。自从田中首相访华后,他的脑子又转开了,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距中国距离最近,以后要引进日本的科学与技术,肯定需要大量懂日语的人才。于是他到处托熟人,好不容易借到一本蓝皮子日语课本学了起来。

自学小群体和宫崎先生

“我能在自学中迈开步子,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我们自学小群体和宫崎先生。连我出的几本书,也是先生一页一页地校过的。”雷跻九深有感触地说。

在他开始学日语时,正好结识了西安4位自学日语的青工。于是雷跻九每周周末便往返于西安和咸阳之间,和他们结成一个自学小群体,采取平时分散自学,星期天集中碰头“较量”的办法。他们相互检查背日语课文,分段背诵日语小说,有的还一页一页地背日语字典,雷跻九最长于讲他日语语法的新观点。这伙年轻人工资都不高,在公园里学一天,对付肚子的也只是一壶凉开水、两个烧饼。

为了提高日语会话能力,雷跻九常常求教于西北轻工业学院图书馆的日侨宫崎先生。宫崎早年攻读于东京教育大学,知识面广,学识渊博,雷跻九不但请先生纠正自己的发音,还请先生讲日本战前战后的经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与风土人情,通过聊天的方式学习.他多次借来20斤重的老式录音机,背到老师那里把聊天的内容录下来,回到单位后再反复地跟着录音模仿,记忆。

经过5个寒暑的业余自学,雷跻九的日语水平得到长足的进步。1978年,陕西中医学院聘请他任教,次年又代了研究生的日语课。当时,他还拿的是2级普工的工资(每月39.88元)。

执教之余的收获

随着“吱”的开门声,一位身着素花衣裙的年轻女士笑吟吟地进了屋。她就是雷跻九的妻子薛燕,中医学院研究生,也是雷跻九教的第一期学生。近年来,她给雷跻九抄过的译稿、书稿和卡片不下百万字。

也许是这位昔日的学生出于对老师的崇拜吧,至今薛燕谈到雷跻九时,还是老师长老师短的。经薛燕介绍得知,近年来,雷跻九除完成教学任务外,业余时间已从翻译有关著述转移到研究日语语法,为学生提供辅导教材与工具书方面。从1985年以来,他出版的书有《日语常用词汇与惯用型》《日语试题类型分析》 《医用日语疑难汉字字典》等,他还是我省高等院校研究生日语教材编写组的成员之一、去年,雷跻九被评为讲师斛称,荣获陕西省职工自学成才二等奖。并作为国家教委组织的中国日语教师考察团成员前往日本考察。

“我能取得这些成绩,还多亏了热心的,

‘伯乐’”。采访结束时,雷跻九一再提到为他脱颖而出大开绿灯的几位领导。但更使我们深感钦佩的,是雷跻史本人对成才目标和生活道路作出的果断选择。

本报记者 扬明洲本报通讯员 魏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