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09月13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宝天大塌方 情不自禁 观电视剧《包公》 听曲(散文) 华山雄姿(国画)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宝天大塌方

刘勇 刘双贵 (报告文学)

那火炬、那红灯

1988年8月7日15点20分,正交立秋。

陕甘交界的宝(鸡)天(水)山区。狂风大作,暴雨如注,铁路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宝天铁路,全长148公里,倚陇山,傍渭水,是通往大西北的一线咽喉,也是令人提心吊胆的要隘险关。

深夜23点多钟,渭滩养路工区的巡道工张贵志身披雨衣手提信号灯,象侦察兵一样小心翼翼地巡视着脚下的每一节钢轧和枕木,突然,借着一道刺目的闪电,他发现一股泥石流正无声无息的漫过铁路,路基已被大水冲垮,约25米长的钢轨和枕木空悬在一个深约6米的大坑上。他用信号灯照了一下手表,23点30分——“不好!187次快车马上就要开过来了!”他马上意识到几分钟后这里将会出现一场多么可怕的事故。他立即点燃了随身携带的火炬,上下急着红色信号灯,在风雨中迎着列车开来的方向拼命跑去。

由南京开往兰州的187次快车正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迎面驰来。警觉的司机看到在风雨中飘摇的红灯和火炬,立即采取了紧急制动,飞驰的列车终于在事故地点50米外嘎然停下。望着眼前悬空的钢轨和黑呼呼的深坑,人们不禁骇然失色。

50米,只消三四秒钟啊!

一千多名旅客的生命靠着那柄火炬和信号灯保全了。那火炬、那红灯,凝聚着多少颗铁路工人神圣的责任心啊!

那座山头正在缓缓倒下

8月8日晨7时,暴雨仍在哗哗地浇着。伯阳桥隧工区工人杨茂森发现渭滩至伯阳间的一座山头护坡上出现了一道长约60米的弧形大裂缝,混浊的山水正向裂缝里汩汩流渗。杨茂森见状犬惊:这是大面积滑坡塌方的先兆啊!他飞快地跑回工区报警。工长董益计和段党委书记王富强闻讯后,立即分别乘轨道车向现场赶去。

王副强的轨道车尚未停稳,忽听有人惊呼:“快躲开,塌方了!”王富强抬头一看,眼前这面山坡正缓缓地压了下来,司机猛踏油门,轨道车一下子冲出80多米,只听背后一声闷响,那座山头已铺天盖地地塌了下来。顿时,电气化铁路的两根高压电线被砸断,进站信号机被砸坏,铁路被埋没,通往大西北的陇海大动脉被一“刀”两断!

这位工务段的党委书记被眼前这场惨景惊呆了。他在宝天线上干了大半辈子,还是第一次亲眼目睹到这么大的塌方。他含着热泪,不顾落石的危险,爬过塌方的土山,抓起电话向上级报告。

电波载着这个沉重的消息,瞬间便传到了西铁分局、郑州铁路局乃至铁路部、国务院……

他们一旦路上战场

天公怒气未休,暴雨依然。

西安分局的领导、郑州铁路局的领导、宝鸡铁路办事处的领导闻讯后纷纷乘汽车、火车、轨道车冒雨向事故现场进发。

十几支抢修队伍冒雨向事故现场汇集。

一切都在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着。

现场临时指挥刘志福、王友梅一面请求上机支援机械,一面组织工务段500多职工和民工上山刷坡。工人们在山顶打下安全桩,绳子栓在腰间悬在山坡上刷虚坡、清险石、打炮眼。山坡又陡又滑,雨下个不停,工人们个个滚爬得象泥人。曾几何时,他们心中还各有怨气。怨物价飞涨、怨工资太低、怨住房太挤、怨子女就业太难……然而他们一旦踏上战场,满腹怨气便化为冲天豪气。这,就是当代铁路工人。

晚上从咸阳桥隧工程段首批赶到的大型推土机,装载机象两头出笼的雄狮,怒吼着张开大口,一口一口地吞噬着压在铁路上的泥土,一时群情激昂,人们干劲倍增。

在这危难的时刻

从塌方的那一刻起,千里陇海铁路线的大小车站立即引进一片骚乱。从新疆运往成都的15车哈密瓜被停留在天水车站,瓜在车内慢慢变质,陇海线上不少车站停满了受阻的客货列车,宝鸡、西安、成都、洛阳、郑州……的候车大厅里到处是退票的呼声。据统计,宝天大塌方以后,仅西安铁路分局管内就停运61列客车,79列货车,受阻保留29列货车。……

平时仅能容纳三千人的宝鸡车站候车大厅一下子拥挤了1万3千余人。汽车个体户漫天涨价,宝鸡至天水的汽车票由17元涨到40元,流氓、扒手也趁火打劫,一夜之间,宝鸡车站有几十起窃案发生。然而他们仅仅只能逞狂于一时。宝鸡市市长和两位副市长及时到车站看望滞留的旅客,市政府组织了53辆大汽车把两千多名旅客送往天水,宝鸡市公安局和宝鸡驻军分别派出公安干警和解放军战士协助车站维持秩序,一时间,20多个窃贼纷纷落网。

宝鸡铁路医院院长吴德堃带领医疗小分队昼夜巡迴医疗,宝鸡车辆段、宝鸡水电段主动组织职工给旅客们免费送开水……

往常,有人总要抱怨社会主义这也不好,那也不行。可面对这危难时刻的此情此景,不知君又何言?

敬礼,英雄的铁路工人

正在现场指挥的分局长巩德顺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铁道部副部长罗云光问:“陇海线8月10日能不能提前通车?”巩德顺望了望站在身边昀局长何志钜。何局长接过电话坚定地回答:“请部领导放心,明天一定让列车顺利通过陇海线!”

一寸光阴一寸金,在这里真正体验出时间的难以计算的经济价值。

8月10日抢险进入最后铺轧的尾声。拓石工务段的工人们换轨的换轨、铺枕的铺枕,新路在这些无名英雄们的脚下一寸寸、一尺尺地延伸。8时整,最后一颗道钉砸实,被天公切断了两天两夜的陇海大动脉终于在铁路工人那一双双粗壮的手中,紧紧地弥合了!

当第一列客车从这里平稳地快速通过时,参加抢修的两千多名干部、职工和民工们,列队两旁,接受着车上旅客们崇高的敬礼,他们当中,不少人眼睛潮湿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