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中箭不落马 扬鞭更奋蹄
——记蒲城县兴镇硅铁厂厂长陈耀祖
本报记者 周新安 阎喜川
人们说他是“50岁的人,20岁的干劲,80年代的思想”,这话一点儿不假。他担任蒲城县兴缜硅铁厂厂长不几年,就使这家连年亏损的工厂起死回生。但他并没有招来鲜花的簇拥,反而被收进高墙之内。好在苍天有眼,他中箭后不但没有落马,而且一鼓作气建成了一个硅铁合金厂,仅半年时间就投入生产,每天平均实现利润万元以上。
他,就是蒲城县兴镇机械一厂厂长兼硅铁合金厂厂长陈耀祖。
1981年3月,陈耀祖刚到蒲城机械厂当厂长时,工厂没有一台象样的设备,厂区杂草丛生,满目疮痍。工人们已有一年时间没有见到一分钱的工资,厂里外债贷款已达12万多元。为了还债,陈耀祖采取“借鸡生蛋”的办法,通过为债主们加工产品在两年内厂里就还清了所有的外债和贷款。到1986年,厂里的年利润已经超过10万元。
就在这时,司法机关以“倒卖钢材”罪名将陈耀祖收审了。原来,厂里搞传统生铁浇铸不赚钱,工艺复杂,原料又没有固定来源,本可停止生产。可陈耀祖想的不只是金钱,他还想着乡亲们的需要,耙齿、铧尖、炉子、铁锅、凡厂里能生产的,他都是尽量生产。原料紧缺,他就这儿进点,那儿收点,调进所需,输出多余。于是,便招来了“倒卖钢材”的罪名。22天后,司法机关没有查出任何问题,宣布撤案放人。人们都认为,陈耀祖这下不会干了,兴镇机械厂等着垮台吧。可是,第二天他就回厂上班。第三天,人们还处在黎明前的睡梦中,他已匆匆地奔向西安联系业务去了。
近年来,机械加工行业生产经营普遍不景气,企业如何才能具备旺盛的竞争力成了陈耀祖的一桩心事。去年11月份,他去汉中、南郑等地考察时,发现硅铁生产的效益很高。回来后,他对当地的原料又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华县等地含硅量很高的矿石藏量很大,便产生了办硅铁冶炼厂的念头。硅铁是冶炼各种钢材必不可少的原料,每吨价值达4000多元,国际需求量也很大。可用来出口创汇。陈耀祖把自己的想法向各级领导作了汇报,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他于今年3月份正式筹建兴镇硅铁厂。
硅铁冶炼尽管是高温生产,但技术操作简单易学,陈耀祖从当地农村招来了150名回乡学生、复员军人及贫困户子弟,和汉中乡镇企业局技术服务中心签订了技术合同,由该中心负责设计和培训技术人员,安装硅铁冶炼炉。8月27日,兴镇硅铁厂冶炼炉安装完毕,送电试产后一次点火试炉成功,硅铁质量达到国际要求。试炉成功后,间接生产35天,就冶炼出210多吨,价值90多万元,利润40多万元。
工厂赚钱后,陈耀祖没有忘记父老乡亲和孩子们。硅铁厂投产后不到两个月,他就先后两次给当地学校捐款50
00多元(其中3000元是从工人工资中筹集的)前不久,他又一次拿出五万元捐给镇政府修复街道和兴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