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王丙午和西橡船
在西北橡胶厂提起助理工程师王丙午,职工们无不啧啧称赞。是他,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研究出了无人驾驶航空靶机、海上急救充气绑扎夹板、气船式救生筏等十多种新产品;是他,仅用了4个月时间就设计、试制出了渔业救生筏,不仅填补了我国渔民救生设施的一项空白,而且为厂里创产值500多万元,实现利润33.78万元。
王丙午1975年从山东化工学院毕业后,就一直从事胶布制品的研制工作。5年后,他承接了兰州某单位求援的科研用系留气球的设计、试制到交货的任务。这一成果拿下来后,更加坚定了他向胶布制品领域进军的信心。1981年6月,西北橡胶厂接受了试制渔业用气胀式救筏的任务。在时间紧、难度大的情况下,王丙午挑起设计、试制的双重任务。他夜以继日地画图、计算,仅一个月就完成了设计任务,8月份试制出第一批样品,9月份拿出第二批样品。在舟山经试验鉴定,技术性能全部符合规定要求。
今年3月,继长江漂流探险队完成了漂流长江的壮举之岳,河南省28名健儿又决定要漂流黄河,并请西北橡胶厂为他们提供漂流器材。王丙午和他的助手们接受任务后,日夜奋战,研究考证了一系列黄河的有关资料,提出了一个又一个设计方案,多次到试制车间亲自试制。经过20天时间的艰苦努力,终于试制出了流线型密封船。河南黄河漂流探险队的队员们带着这只密封船和厂里提供的另外3只胶船和15件救生衣出发了。8月18日,黄漂队队长黄世俊风尘仆仆地从西宁又赶到西北橡胶厂,将一面写有“劈风斩浪闯险滩,质量要数西豫船”的大红锦旗送到了该厂。
王丙午超负荷的工作受到了党和人民的承认。今年只有37岁的他,连年被评为厂级劳模,还先后被评为全国化工劳模和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
本报通讯员高俊升 ?